11月21日,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2024年度全體會議在穗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英國皇家工程院、歐洲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的14位院士,以及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南方電網公司改革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平出席會議并致辭,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錢朝陽主持會議,在家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會議。
孟振平感謝專家委員長期以來對南方電網公司的關心支持,介紹了公司工作情況。今年以來,公司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國資央企使命任務,以戰略轉型增強核心功能,以強企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實施了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戰勝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南方電網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孟振平表示,南方電網公司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能源生態核心樞紐的電網平臺、關系國計民生的中央企業,面臨許多現實課題,既需要理論層面的科學指導,也需要實踐層面的大膽突破,希望專家委員一如既往地關注南網、支持南網、耕耘南網、研究南網、發展南網。南方電網公司愿同大家一道,共同塑造電力生產力新質態,共同推進能源電力科技自立自強,共同培育一流創新人才隊伍。
孟振平指出,公司專家委員會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專家委員會工作既要“看得遠”也要“抓得實”,既要“會出題”也要“能解題”,既要“搭好臺”也要“唱好戲”,為專家委員發揮專長搭建舞臺、做好服務。
會上,院士專家圍繞能源電力系統發展等主題作報告,公司領導與院士專家聚焦戰略經濟、能源科技、數字電網等領域座談交流。公司總工程師,專家委主任委員作年度工作報告。會前,與會嘉賓參觀了南方電網科技交流中心。
公司總助、總師,外部董事,專家委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專職委員,總部各部門和二級單位負責人等參會。
院士、專家齊聚 共謀高質量發展
院士、專家齊聚圍繞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等重大課題、重點領域,以現場分享或書面形式建言獻策。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這次大會院士專家關注的熱點議題。
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院長、教授,電力系統專家康重慶建議,強化南網北京研究院前瞻技術研究能力,在聚焦南方電網主責主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前瞻性戰略研究,研判適合由南方電網公司牽頭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技術和產業方向,與政府主管部門、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科技企業聯合開展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策劃實施、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南網實踐·
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之舉,牢牢把握能源革命、科技革命、數字革命大勢,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促進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塑造能源電力生產力新質態。截至目前,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已成立,“馭電”大模型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2024年度SAIL獎,“電力鴻蒙”生態圈吸引超300家產業鏈廠商加入,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加速推進,不斷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南網篇章。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澳門大學校長、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家宋永華建議,南方電網公司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科技示范基地”,集中地在合作區開展一系列面向城市電網的新型電力系統科技創新及示范應用工作,助力合作區率先實現碳中和,并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城市電網低碳發展提供典型范例。
加大新型儲能、電氫協同基礎研究助力能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能源科技創新的核心在哪里?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新’在哪?”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接連拋出問題。
李立浧表示,第一個“新”就是新能源,以風力、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逐漸成為主力能源,其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給電力系統帶來重大挑戰。第二個“新”是智能化,即人工智能與電網的深度融合,南方電網要在這“兩新”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李立浧表示,“我們一定要做硬核科技,既要和高校協同合作,同時強化自身創新主體地位,聚焦核心科技,邁向科技前沿”。
新型電力系統與氫能產業如何更好結合?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路在何方?多位院士、專家通過本次大會就新型電力系統發展、電網規劃、儲能技術攻關等方面給出意見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表示,構網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重要技術方向。他認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新”,從底層邏輯上就是電力電子設備的大量接入。作為構網設備,可以為電力系統提供慣量、頻率和電壓支撐,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建議特別關注構網型儲能和構網型柔性直流。同時,發揮系統集成效能,對電網發揮主動支撐作用。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推進,氫能作為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正逐漸成為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工程熱物理專家郭烈錦認為,前瞻布局氫能產業,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拓展氫能產品市場應用空間,對于南方電網以先行示范標準實現“雙碳”目標,以及培育綠色產業發展新優勢、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南網實踐·
在氫能發展領域,南方電網公司圍繞電氫協同,持續深化氫儲能與固態儲氫技術研發,試點應用全國首個變電站用氫能直流備用電源系統,投運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百千瓦級電氫雙向轉換裝置,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加快建設能源行業數據空間
助力新型電力系統發展
電網數字化轉型面臨哪些挑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電力數字化軍團總裁,信息通信技術專家孫福友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必答題走向了深水區,建議南方電網公司圍繞關鍵業務場景、關鍵業務挑戰、核心業務戰略來開展數字化轉型行動,并建立相應的架構和責任體系,持續釋放數字化和AI的紅利。
清華大學教授、能源經濟與電力市場技術專家夏清表示,南方電網已初步構建了數字化電網,建議進一步創新數據模型,挖掘數據價值,以數據驅動整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構建新型能源系統的生態圈,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區塊鏈與數據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教授、數據及人工智能安全專家任奎建議關注數字電網人工智能安全,可通過構建電網人工智能模型安全評測驗證平臺,為電力模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構建電網人工智能模型運行監測管控平臺及電網智能化數據質量管控系統,實現針對漏洞、后門等安全威脅的全方位防范與封堵,從根源上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風險。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教授,電力系統專家鐘志勇認為,以AI技術輔助現代電網運行與決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可靠性對于推動電網現代化以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建議開發更經濟的建模技術和工具,實現成本控制和資源優化。同時,研究使用大模型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提升電網的調度效率和運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