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夜間,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應用配電自動化系統,針對因電動汽車充電負荷導致的重過載線路進行運行方式切換,取得圓滿成功,完成了應對電動汽車充電負荷沖擊的首次“自主調節”。
前期,公司針對武漢市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根據高德平臺公開數據,全市已累計建成運行公共充電站超2300個,公共充電樁超33000個(圖1),同時率較高的公共充電站負荷對配電網的影響日益凸顯。
▲圖1 武漢市公共充電站分布圖及充電樁數量熱力圖
通過對配電網運行數據以及充電設施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充電負荷曲線受分時電價以及用戶行為影響,形成了早上5點、下午15點和夜間23點三個充電高峰(圖2),導致部分10千伏配電線路在充電高峰時段存在重過載運行風險(圖3)。
▲圖2 不同車型充電負荷特征
▲圖3 某10千伏線路及其用戶充電負荷曲線
針對充電負荷特征較為突出的線路,公司自主開展技術研究,力求解決重過載問題。首先,根據負荷變化特征,排查梳理受充電負荷沖擊較大的重過載線路40條。其次,結合線路負荷和自動化配置情況制定負荷倒供策略12項。最后,在配電自動化主站開發自動化程序,能定時定點對受影響線路進行調節。該方案在10千伏博76博國線的成功實施,標志著其有效性得到初步驗證。后期還會將該方案進行推廣,可在提升配電自動化實用水平的同時,零成本、高效率地緩解充電負荷導致的配網重過載問題。
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優化該舉措的技術細節和配套管理措施,并在武漢全域推廣應用,提前備戰迎峰度冬電力保供,加快建成現代智慧配電網。
供稿: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數字化配電網工作室
供稿: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
圖文:李 航 李新宇
上一篇:國網公司配網業務數字化轉型案例
下一篇:電網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