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源網荷儲各環節發生深刻變革,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面臨更高要求。電力調度機構是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的中樞,承擔著保障電網安全、保障電力供應和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等多方面職責,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力量,在新形勢下面臨多方面新的挑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制定相關工作舉措,助力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調用水平,有效支撐新能源消納利用。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將認真落實《實施方案》工作要求,結合正在開展的新型調度體系建設工作,完善電力調節資源調用方式,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運行需要,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
一、充分認識《實施方案》出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能源轉型進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發電、調節電源與互聯電網建設全面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取得多方面成效,新能源保持高速度發展、實現高水平消納。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加速構建,電源結構、電網形態、負荷特性、控制對象發生深刻變化。電源結構由以化石能源發電為主向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轉變。“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風電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規模建設,新能源逐步成為裝機主體,傳統電源向支撐性調節性電源轉變。電網形態由“輸配用”單向逐級輸電網絡向多元雙向混合層次結構網絡轉變。特高壓電網加速建設,分布式電源、新型儲能、虛擬電廠、智能微網等新業態不斷發展,全網一體化格局、配網有源化特征日益凸顯,高低壓、源網荷相互耦合程度不斷加深,電網一次系統和二次系統運行方式更加復雜。負荷特性由剛性、純消費型,向柔性、產消型轉變。變頻空調、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等新型負荷快速發展,電力電子化新型用能設備廣泛應用,尖峰負荷快速攀升,峰谷差進一步加大,調節資源需求不斷提高。控制對象由集中式常規電源和新能源、交直流電網設備擴展至海量異構的源網荷儲全環節,未來較長時間內系統技術仍將以交流電技術體系為基礎,但隨著傳統同步電源占比不斷下降,新型儲能、構網型設備等新型電力電子裝備快速發展,電網穩定支撐由同步機為主向同步機與新型電力電子設備并重轉變,電力平衡基礎由確定性常規電源為主向不確定性新能源為主、支撐性調節性電源為輔轉變。
以上新型電力系統的多方面深刻變化,給調度運行控制帶來新要求、新挑戰,電網安全、電力平衡、市場機制、專業管理和技術支撐等方面均存在不適應之處。其中,調節能力不足是最為突出和廣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新能源已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第一大電源和發電增量主體,新能源“靠天吃飯”的特點使得傳統“源隨荷動”平衡方式面臨挑戰,調節能力不足問題制約著新能源消納和發展。
在此大背景下,在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相關前期工作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及時出臺《實施方案》,采取更有力和更有針對性的優化調節能力專項行動措施,為進一步解決新能源消納和發展問題提供指引。
二、準確把握《實施方案》工作要求
《實施方案》聚焦調節能力不足問題,制定規劃、基建、運行、市場、價格等多方面工作舉措,打出一套“組合拳”。其中,運行是檢驗成效的關鍵環節,《實施方案》對完善調節資源調用方式提出相關要求,是各級電力調度的工作職責和工作重點。
一是完善調節資源的分級調度。堅持和強化“統一調度、分級管理”,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運行需求,合理劃分調度管轄范圍,提升調度業務協同效率。國調中心組織各級調度統一制訂主網穩定管理措施、統一安排系統運行方式,各級調度機構在各自調管范圍內嚴格執行統一決策,實現調節資源的協同優化,確保大電網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促進調節資源在省間-省內協同調用,省間調節資源服務國家能源戰略,促進調節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省內調節資源保障省內電力調節需求,激發各類主體參與系統調節的積極性。
二是明確調節資源的調用序位。要綜合安全性、經濟性等多方面因素,科學制定各類調節資源調度序位表,規范調度原則,優化資源配置,同時發揮好市場作用,在現貨市場連續運行地區按照市場交易結果調動各類調節資源,并加強交易結果與調度序位校核分析。對于現貨市場未連續運行地區或者尚未參與市場的調節資源,配合政府主管部門明確調節資源的調用價格和調用機制,充分發揮好調節資源保供應、保消納作用。完善“激勵相容”的市場和價格機制,優先調用調節性能好、經濟成本優的調節資源。
三是做好調節資源的優化調用。抽水蓄能方面,堅持并優化兩部制電價政策,推動抽水蓄能參與市場,以競爭性方式形成電量電價,發揮抽蓄機組快速調節作用。煤電機組方面,推動靈活性改造“應改盡改”,完善現貨市場機制,激勵煤電機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經濟調節能力,同時通過優化調度減少主力煤電機組頻繁深度調峰、日內啟停調峰,確保煤電效率和安全性。新型儲能方面,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調用獨立儲能,新能源配建儲能結合新能源預測進行優化調用,推動具備條件的配建儲能接入電網統一調度和參與市場。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水風光一體化基地方面,堅持“聯營不聯運”原則,完善市場交易和偏差處理機制,推動相關主體參與市場交易,協調調度內部資源,平抑整體出力波動。
四是應用智能化調度控制技術。建設新一代電力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實現數字技術與電力技術融合創新,“電力+算力”深度結合,覆蓋源網荷儲各環節、發輸變配用全過程、產業鏈上下游,提升各類調節資源的精準調控能力。有效支撐多能協同互補、源網荷儲互動、多網融合互聯,實現運行狀態全景監測、海量資源精準控制,提高電網安全性、適應性、互動性、靈活性。夯實電網數字化水平,實現數據的高效匯聚和有序管理,支撐電網業務高效運轉。
三、扎實推進《實施方案》落實落地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劃出了工作重點。下一步,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將抓好《實施方案》各項任務的落實,推進新型調度體系建設,構建認知、防御、平衡和控制體系,強化科技、裝備、管理、隊伍支撐,助力新能源安全和高質量消納,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優化調度運行積極貢獻力量。
一是構建雙驅動復雜系統認知體系,保障電力系統調節運行時的安全穩定。適應穩定機理變化、源荷高度不確定性和運行方式去典型化的新特點,建設模型和數據雙驅動、離線和在線雙驅動認知體系,推動仿真尺度從機電暫態向電磁暫態提升,強化規劃與運行銜接,完善短周期分析機制,推動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提升穩定分析深度、廣度、精度。
二是構建全維度主動安全防御體系,確保調節資源涉網性能安全可靠。推動新能源從依賴跟隨型向主動支撐型轉變、穩定管理由“系統分析”向“控制設計”轉變。強化主動防御、廣域協同、在線監視,研究適應電源特性變化的保護新原理,加強連鎖反應阻斷措施研究應用,部署寬頻振蕩防控手段,提升三道防線適應性、協調性和有效性。升級電力監控系統網絡安全裝備,部署內控技防措施,增強攻防對抗能力。
三是構建全要素綜合能源平衡體系,支撐調節資源充分發揮功能作用。健全多時間尺度氣象和水文分析手段,強化氣象預測關鍵支撐作用。變革電源單向匹配負荷變化的平衡方式,形成源網荷儲多元互動的新型模式。不斷完善“統一市場、兩級運作”的電力市場體系,全面建設現貨和輔助服務市場,形成市場主導的資源優化配置模式。以電碳協同為優化目標,統籌提升保供和消納能力。
四是構建一體化主配協同控制體系,服務各類型調節主體并網入市、高效運營。強化調度在電力生產全環節的紐帶作用,有效統籌發輸變配全鏈條和規劃、基建、運行、檢修、交易等各環節。完善五級調度貫通機制,推動運行控制從突出主網向全網協同轉變。健全新業態調度管理機制和技術手段,實現多元海量資源協同優化調度。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