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濟源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當有記者提問作為黃河岸邊的一座工業城市,濟源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是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濟源示范區發展改革和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奎明給出了答案。
濟源地處黃河岸邊,全域都在黃河流域。近年來,濟源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流通、消費體系初見成效,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綠色低碳的理念越來越受到認可。
強化頂層設計,加速全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
濟源出臺了《濟源碳達峰實施方案》和《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年度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機制,定期調度,狠抓落實。目前,正在研究編制《濟源碳達峰碳中和發展實施方案》,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速全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產業升級轉型,聚焦“3+6+5”產業
推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聚焦“3+6+5”產業,即優化提升3大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延鏈升鏈;培優育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聚勢賦能,補鏈強鏈;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低空經濟、未來健康和人形機器人5大未來產業,加快借力引進,建鏈成鏈。聚焦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現代物流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重點領域,加快平臺經濟發展,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構建綠色低碳能源生產利用體系,預計節能量能達到15萬噸標準煤
今年以來,濟源市加大節能降碳的工作力度,對60多家重點工業企業進行節能監察,實施了55個節能降碳改造項目,預計節能量能達到15萬噸標準煤。率先在全省建設雙碳數字化管控平臺,實現了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碳排放情況的動態化、智能化、可視化管理。謀劃實施21個源網荷儲項目,新能源電力裝機量超過23萬千瓦,建成新型儲能項目150兆瓦時。同時,緊抓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的政策機遇,謀劃實施了100個設備更新項目,涉及投資197億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總投資8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項目
編制《濟源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總體規劃方案》,圍繞有色、鋼鐵、化工等優勢產業,完善全生命周期循環鏈條,謀劃實施了總投資80億元的19個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可新增廢棄物回收利用量200萬噸以上,循環經濟產值占比達到33%,全國重要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加快打造。
持續推進各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大宗貨物“公轉鐵”
在建筑領域,持續提升建筑的綠色低碳水平,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標準,老舊小區改造不斷實施,裝配式建筑、裝配化裝修的占比不斷提高。在交通運輸領域,推動新能源出租車更新,投運氫能源電池重卡,持續加快大宗貨物“公轉鐵”。同時,不斷加大綠色低碳宣傳力度,通過節能宣傳月、全國生態日、低碳日等活動進行宣傳引導,推動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