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吉林省地處國家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松遼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區域,正大力推廣“綠電+消納”模式,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能源體系。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2919.62萬千瓦,占發電總裝機的62%,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根據吉林省電力規劃,預計到2030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突破6000萬千瓦。
2024年10月,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對“創新機制推動新能源發展”作出專項部署。在新能源電源大規模并網的趨勢下,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電量消納能力、電網靈活性、儲能經濟性以及電力外送容量。電網企業應根據新能源發展現狀及規劃情況,大力推進模式與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推動源網荷儲協同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快電網升級,完善新能源電量消納機制。應配合政府相關部門成立新型電力系統工作專班,持續跟蹤東北松遼清潔能源基地送電華北工程(吉電入京)等重點工程,確保項目早啟動、早實施、早見效。創新“綠電+消納”聯動機制,依托松原、白城等新能源富集區建設智慧能源園區,實現新能源就近消納。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優化分時電價政策,通過擴大峰谷價差激勵用戶側儲能參與電力需求響應,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
二是助推穩定電源建設,筑牢安全保供與電力外送基礎。應積極配合能源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加速推進燃氣機組開工建設,統籌開展燃氣機組整體接網方案論證,加快推動煤電等靈活性電源建設,促進煤電與新能源協同發展,滿足新能源電源安全高效并網需求。按照抽水蓄能項目布局,統籌站址資源、當地電網情況、項目工作進度,超前謀劃整體并網方案,確保及時滿足抽水蓄能電站并網需求。
三是加快儲能規模化建設,完善多元化電力發展政策機制。助推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全釩液流、磷酸鐵鋰、飛輪及抽水蓄能等多種儲能技術協同發展,有效提升電網調峰能力和新能源電量消納水平;強化新型儲能并網運行管理,完善調度機制,推動儲能電站參與電力現貨交易與調頻輔助服務,充分釋放“一儲多用”疊加效益。
四是提升電力外送規模,實現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在保障省內電力供應的前提下,滾動開展電量平衡與外送能力測算分析,組織發電企業積極爭取外送市場份額。加強跨區域溝通協調,深化東北區域調峰互濟機制,爭取省外調峰電源支持,擴大省內短時尖峰電力和外送能力。在借鑒學習青海、江蘇等省份電力交易模式的基礎上,依托地區間電源負荷時空互補優勢,因時因勢優化交易策略,穩步推進實現全年外送目標。
五是推進科技項目攻關,實現成果轉化。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專項,攻關多能系統建模、靈活性評估、態勢感知、協同優化控制、韌性評估等關鍵技術,建設高比例新能源電力送端電網城市級“電-氣-熱-儲”多能協同調控示范工程,在保障新型電力系統能源供應與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吉林電網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新能源協同示范體系。
源網荷儲協同發展能優化電力系統運行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助力降低用能成本、培育新興產業,對早日實現“雙碳”目標有重要意義。相關各方應進一步創新政策機制、突破關鍵技術、釋放市場活力,穩步建設新能源高比例消納、高韌性電網支撐和高效能產業聯動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動能。
(作者:李嘉帥 孟祥東,單位: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上一篇:多角度發力 “綠電”變“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