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臺機器人扭起秧歌,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攪動全球風云,杭州“六小龍”現象引發強烈關注……2025年開年,浙江牢牢打上了“科技創新”標簽。在這片創新熱土上,國網浙江電力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能否高質量完成能源領域科技創新、“人工智能+電力”等課題?電網頭條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浙江電力董事長陳安偉。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界掀起了廣泛研究熱潮。您對人工智能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有何思考?
陳安偉:在國家層面,人工智能已成為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成為大國之間科技實力較量的關鍵領域。大模型具有模型參數量大、模型精度高、泛化能力強等特點,擁有不同場景、不同業務下的通用能力。以大模型為核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具有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極具價值的實踐意義,對我們未來的生產作業、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等,都可能產生顛覆性影響。我們必須主動適應變革,抓好“人工智能+電力”的技術創新,推動電網從“信息化”向“智能化”躍遷,搶得發展先機。
前期,國網浙江電力已經開展了人工智能在電力行業應用的調研和探索,建成了省級人工智能中心,依托樣本庫、模型庫、人工智能平臺收集多模態樣本1300多萬份,構建了66個公共服務應用場景,樣本數據已累計被調用超過1500萬次,在輸電通道隱患識別、輸電設備無人機缺陷識別、負荷電量預測、智慧辦公等方面都開展了積極的研究和應用。
今年2月,國家電網光明電力大模型也引入了DeepSeek大模型底座。DeepSeek“出生”于浙江杭州,國網浙江電力又是首批光明電力大模型省側部署試點單位之一,接下來有哪些部署?
陳安偉:盡管前期已經有過一些基礎研究和探索,但目前看還存在算力資源緊張、高質量樣本數據獲取困難、技術底座支撐能力有待提升、算法模型還需優化、專業場景建設不足等問題。作為在浙的能源央企,我們必然要緊跟數字新潮流,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充分依托浙江數字經濟先發優勢、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優勢,不斷激活數智技術和數據要素潛能,全面賦能企業和電網高質量發展。
未來,國網浙江電力將著力推動“人工智能+”規劃布局落地。一是要加快人工智能創新能力建設,加大智算中心建設力度,加強DeepSeek技術研究應用,在智能決策、樣本增強、電力大模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二是要加快高價值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謀劃,以效果最大化為原則,聚焦可以產生效率提升、質量提高、模式變革的應用領域,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企業核心業務,積極爭取試點場景。
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國網浙江電力將在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儲備方面推出哪些舉措?
陳安偉:新質生產力需要有新質生產關系的賦能加持,人才隊伍的儲備、創新機制的變革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綜合考慮未來發展,我們也將積極引進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型專業人才,加強“人工智能+電力”的基礎教育、培訓、研究,讓廣大干部員工拓寬視野和格局,提前適應、熟悉、掌握未來新的技術發展路線。在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同時,我們將同步開展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建設,塑造“技術+業務”融合發展的實訓模式,建設集教學、實訓、創新于一體的應用型實訓基地,培養懂業務、精算法、強實踐的復合型人才,支撐人工智能技術與電網各專業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