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欧美高清性爱日韩,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一秋霞

歡迎訪問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官方微信|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cpem標語
   
2024無人機
金巡獎
  • 金智信息
  • 國電南自
  • 深圳普宙
  • 聯想
  • 國網信通
  • 艾睿光電
當前位置:首頁 > 電力資訊

三門峽:探索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新能源電力直供試點

2024-03-06分類:電力資訊 / 電力資訊來源:三門峽市人民政府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據悉,3月4日,河南省三門峽市人民政府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


其中提到,積極推進大唐第二臺100萬千瓦機組前期工作,加快寶武清能綠色供電園區建設,探索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新能源電力直供試點,支持盧氏縣申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同時持續推進風能、光能、水能、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開發,開工建設靈寶抽水蓄能電站,穩步推進三門峽—新安—伊川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加快大唐磁鐘風電場等11個風電項目、獨立共享儲能一期等3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打造國家級多能互補一體化示范基地。


原文如下: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重點


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


三政辦〔2024〕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貫徹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做好2024年市政府各項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予以分解并明確到各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要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明確重點工作推進完成的時間節點、責任領導、主要措施,并從2024年3月起,每月25日前向市政府報告當月重點工作進展情況,12月25日前報告全年重點工作落實情況,市政府辦公室將對各責任單位的落實情況進行通報,并適時組織開展督查。


一、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分解


1.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2.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6%。(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


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6.進出口總值保持平穩增長。(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8.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


9.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1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與“十四五”目標統籌銜接。(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二、2024年重點工作分工


(一)統籌消費投資,更大力度穩定經濟運行。


1.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開展“放心消費行動”,穩定和擴大家居、餐飲等傳統消費,提振住房、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培育文旅文創、體育賽事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更好釋放消費潛能。(市商務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游局、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2.優化中心城區商圈布局,豐富青龍澗河特色文化商業街功能業態,大力發展康養經濟、會展經濟、電商經濟、夜間經濟和假日經濟等,以新場景催生消費新熱點。(市商務局牽頭,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場監管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局、城建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3.持續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的鄉鎮商貿中心,引導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拓寬消費渠道。(市商務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4.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民生保障項目,重點推動義馬市高端精細化工可降解新材料基地等3個百億元以上項目,新凌鉛業鋅基材料等19個50—100億元項目,湖濱區醫養綜合體等92個10—50億元項目,確保年度完成投資1500億元以上。(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5.聚焦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新增國債等資金政策和投向,扎實做好1167個專項債、521個新增國債項目的前期工作,提升項目成熟度、申報成功率。(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6.用足用好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以及1億元“三大改造”發展專項資金,加快實施184個“三大改造”項目,分別打造10家以上“三大改造”示范項目和對標提升標桿企業。積極開展“數字領航”標桿打造等十大行動,加快72個5G項目建設,實現企業上云350家,新建5G基站700個以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健全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機制,積極培育“總部型、品牌型、上市型”行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力爭產值超100億元引領性龍頭企業達到10家,10—100億元龍頭企業達到4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8.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家以上。(市科技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9.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成長促進機制,確保市場主體超過26.5萬戶。(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10.持續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推動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準直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11.用好市金融服務中心等各類平臺,擴大推廣知識產權質押、“專精特新貸”等業務,更好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確保全年新增融資200億元以上。(市金融局牽頭,三門峽金融監管分局、人行三門峽市分行,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12.針對重點項目量體制定用地保障辦法,持續整治批而未供、閑置低效用地,推動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13.積極推進大唐第二臺100萬千瓦機組前期工作,加快寶武清能綠色供電園區建設,探索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新能源電力直供試點,支持盧氏縣申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市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二)強化科技創新,更高質量匯聚發展動能。


14.重點推動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寶武鋁基新材料研發中心等頭部研發平臺高效運行,促進更多省、市級創新平臺“提檔進位”;加快籌建河南省超純礦物產業技術研究院、義馬能源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全年新增省級以上平臺10個、市級平臺50個以上。(市科技局牽頭,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規劃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15.深入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PI制”等攻關機制,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圍繞關鍵金屬材料、高端合金材料、高端芯片材料等領域開展協同攻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市科技局牽頭負責)


16.健全“高精尖缺”人才譜系,發揮人才集團專業化、市場化優勢,加大柔性引才、項目引才、平臺引才力度,加快推動34個人才項目落地。(市委人才辦牽頭,市科技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17.常態化抓好“人才飛地”建設,實現“飛地孵化器+異地研發中心+專家工作站”體系化運轉。精準引進高端人才,用好“一事一議”“一人一方案”,完善科研配套、創業擔保貸款、安居住房等服務保障。(市委人才辦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


18.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擴大“科技貸”合作銀行范圍,著力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市科技局牽頭,市金融局配合)


19.加快智慧島、雙創基地建設,優化創新創業全鏈條服務,再培育1家國家級、2家省級雙創孵化載體。(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牽頭)


20.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持續推動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三大改造”全覆蓋、“智改數轉”全覆蓋,確保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覆蓋率達到100%,“四有”覆蓋率達到80%,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0%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以上。(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三)加快集群集聚,更優路徑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21.半導體新材料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東方希望高純金屬鎵、承明光電新材料等項目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金屬鎵生產基地。加快高純砷制備技術攻關,推動高純砷中試生產線投產達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2.新型復合材料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中金高潔凈銅技術聯合攻關、寶鑫電子高性能電解銅箔、金源朝輝壓延銅箔二期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NPR新材料產業規?;蛟靽鴥扔兄匾绊懥Φ摹爸袊~箔谷”和特種鋼生產基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3.新型化工材料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開祥化工結構調整、億群高分子絮凝劑、遂成生物醫藥中間體二期等項目建設,做大做強煤制合成氣、二甲醚等產業,積極發展橡塑助劑、金屬萃取劑等產品,推動我市化工產業高端化、精細化、差異化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4.超硬新材料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中金培育鉆石、三泰新型剛玉、星源板狀剛玉等項目,布局發展高性能耐火材料、隔熱微孔材料、納米隔熱材料,加快實現剛玉產業綠色化轉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5.鍍金材料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支持朝陽科技等強化技術研發,發展以電子用金、氰化亞金鉀等為核心的新型鍍金材料,加快黃金新材料產業化步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6.電池正負極材料產業集群方面,推動開曼鋁業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加快投產,依托河南光宇礦業招引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大力發展人造石墨、鋰電、超薄電解銅箔等負極材料及產品,擴大電池正負極材料產能和規模。(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7.3D打印材料產業集群方面,依托金渠集團、宏鑫科技等企業,持續提升3D打印高溫合金研發水平,積極布局多金屬粉末、銅合金粉末、球形鋁合金粉末等項目,拓展3D打印材料應用領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8.高端鋁基材料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寶武鋁業二期、東方希望多品種氧化鋁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航空航天、高鐵、新能源車用高端鋁型材,加快布局交通運輸鋁材、包裝鋁材、新興建筑鋁材等項目,持續推動鋁工業向高端延伸。(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29.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駿通公司智能生產線、中車重工多種軌道產品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揮精密量儀產業科技園聚合作用,推動量儀骨干企業整合重組,打造合作共贏、全面發展的量儀產業聚集高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0.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普德新能源鋰電池極片、德道新能源低溫鋰離子電池等項目建設,支持天工膜材開展涂覆隔膜技術攻關,打造布局合理、鏈條暢通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1.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中科芯高可靠集成電路、寶一訊電子連接器、金渠銀通電子級銀粉等項目建設,支持鴻宇電子擴大生產規模,打造以集成電路、5G產業、電子元器件等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2.新能源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銀河新能源風電基樁設備制造、湖濱區新型儲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示范區儲能智能設備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3.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衛士藥業、哈三聯、百草園等項目建設,助推樂氏同仁三門峽制藥全面達產增效,形成產業鏈條完善、特色優勢突出的醫藥產業發展格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衛生健康委、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4.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方面,重點推進仰韶酒莊產業園、金海生物香菇精選加工等項目,依托華陽食品、牡仙牡丹、壟潤農業等企業,發展核桃油、牡丹籽油、干制菌類等深加工產品,構建綠色食品全產業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農業農村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5.強力推進12條重點產業鏈培育三年行動,著力打造一批引領三門峽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優勢產業,全年每條重點產業鏈培育1 ̄3家龍頭企業、5 ̄10家重點配套企業,力爭黃金產業鏈規模突破900億元、銅基新材料產業鏈規模突破700億元、鋁基新材料產業鏈規模突破400億元,加快形成新材料產業集群壯大引領、高端制造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四)堅持生態優先,更嚴標準保護生態環境。


36.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深化“十百千萬億”工程,扎實推進“兩大庫區、三千溝壑”治理,加快青龍澗河、蒼龍澗河等水生態綜合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市發展改革委、水利局、林業局、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7.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統籌推進“四水同治”“五水綜改”,重點抓好黃河河道治理、三門峽水庫泥沙清淤綜合利用等工程,系統構建安全可靠的防洪減災體系,確保黃河安瀾。(市水利局牽頭,黃河河務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8.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大力實施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攻堅年行動,嚴控露天礦山總數,嚴懲違法違規開采和盜采行為,歷史遺留礦山和政策性關閉礦山全部治理到位,13座“頭頂庫”按期退出。(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應急局牽頭,公安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39.全面推進美麗河湖創建,持續加強南水北調水源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水利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40.高質量做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等工作,穩步推動生態環境穩定向好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優良天數等三項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41.深入實施“無廢城市”建設引領工程,加快希格騰華再生鋁等項目建設,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42.持續推進風能、光能、水能、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開發,開工建設靈寶抽水蓄能電站,穩步推進三門峽—新安—伊川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加快大唐磁鐘風電場等11個風電項目、獨立共享儲能一期等3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打造國家級多能互補一體化示范基地。(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五)推動城鄉融合,更高水平促進協調發展。


43.優化城市發展格局。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圍繞“一核三組團”總體布局,統籌功能定位和空間形態,構筑科學的市域城鎮體系。(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負責)


44.堅持中心城區首位戰略,深入推進“五區融合”,加快建設“十大片區”,增強中心城區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湖濱區政府、陜州區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現代服務業開發區管委會配合)


45.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義澠、靈寶、盧氏三大城市組團,與中心城區連點成線,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縣域支撐體系。重點建設一批工業重鎮、旅游名鎮、文化古鎮、風情小鎮,打造一批美麗宜居村莊,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發展格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46.加強城市內外聯通。加快推進隴海鐵路取直、三洋鐵路、運三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鞏固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市發展改革委、鐵建公司牽頭負責)


47.積極推進國道209王官黃河大橋及連接線項目。(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牽頭負責)


48.三門峽至洛寧高速盡快開工,扎實做好沈丘至盧氏、永城至靈寶高速前期工作。(市交通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49.加快推進大嶺路、經二路、金渠路等城市道路提質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負責)


50.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尤其是對城市短板弱項先體檢后更新,針對性實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集貿市場等提升行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應急局、城管局、公安局、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1.以保障房建設、平急兩用基礎設施、舊城改造“三大工程”為牽引,扎實推動“三區一村”改造和城市生命線系統建設,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12個1.74萬戶,加快推進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發展改革委、應急局、國動辦、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52.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嚴守耕地紅線,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45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4億斤以上。(市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53.促進特色農業提質增效。以“果、菌、藥、煙、酒、菜”六大特色產業為支撐,做足做活“土特產”文章,全力打造500億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推進食用菌等優勢產業納入中原農谷體系。強化城鄉、產業、生態融合發展,持續完善“五園八線路九基地”布局,實現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挖掘。(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54.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習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持續“治理六亂、開展六清”,高標準打造50個和美鄉村、70個美麗鄉村。鞏固提升首批4個沿黃示范村建設成效,繼續打造20個示范村,探索符合山區丘陵地區特點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55.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可持續發展。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用好就業幫扶車間、公益崗位等渠道,加大技能培訓、消費扶貧、金融支持等幫扶力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力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市鄉村振興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商務局、金融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六)深化改革開放,更大程度激發動力活力。


56.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國有企業重組提質,推動資源向主業、實業、新業集中,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批旗艦勁旅。(市政府國資委牽頭負責)


57.加快推動開發區改革從“三化三制”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創新財政管理體制,完善考核獎懲機制,更好發揮經濟發展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58.持續推進國有投融資平臺改革,突出主營主業方向,推動分級分類授權放權,完善“選育任用留”制度,打造現代化融資平臺。(市政府國資委牽頭負責)


59.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因村施策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


60.全面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有序推進農商行統一法人工作,打造地方金融主力軍。(三門峽金融監管分局、市金融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1.加快三門峽鐵路綜合樞紐物流園、義馬豫西煤炭儲備基地等骨干型項目建設,推進樞紐經濟模式由運輸中心向組織中心轉變。(市發展改革委、義馬市政府、市鐵建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62.積極申報三門峽保稅物流中心,扎實開展自貿聯動創新區建設,推進三門峽至青島鄉村振興班列常態化運營,支持國家級銅加工貿易平臺做大規模,加快陜州區果汁及鮮果、靈寶銅箔、盧氏食用菌等3個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帶動區域、輻射全國的開放高地。(市商務局、三門峽海關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63.強化圖譜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股權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跟蹤落實好豫粵合作、豫港經貿合作等成果,深入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產業轉移,持續深化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打造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高地。(市商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64.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落實好28項重大改革任務,加快推進市民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全面推行政務服務“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審批模式,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現“線上一個平臺、線下一個窗口”一體化政務服務全覆蓋,全力打造“便利三門峽”。(市發展改革委、政務和大數據局牽頭,市酒店集團、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七)挖掘文化優勢,更深層次推進文旅融合。


65.積極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點工程,深入對接全省“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走廊”建設,加快推進仰韶考古圣地“七個一”工程,全力做好仰韶文化遺址群申遺工作,繼續辦好仰韶論壇,加強仰韶文化的研究、闡釋和宣傳,把“圣地仰韶·花開中國”打造為國家級、世界性文化標識。(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66.加快天鵝湖旅游度假區、中流砥柱景區景觀提升等工程建設,實施文創產業“三年倍增”計劃,推動文化創意、文物研學、康養、民宿等文旅新業態加速發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強與鄭洛西等城市旅游聯盟、文旅公司、旅行社的深度合作,提升主流旅游線路的“三門峽含量”,力爭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44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50億元。(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67.辦好黃河文化旅游節、中國攝影藝術節、白天鵝旅游季等品牌活動,做好天鵝湖周邊配套設施升級,圍繞天鵝元素,利用VR、模擬飛行等技術手段,開發精品演藝項目,塑造沿黃精品體育賽事,重點打造問道函谷關等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展示項目,以文化IP帶動文旅產業大發展。(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八)堅持人民至上,更實舉措保障改善民生。


68.加快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13億元,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4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萬人。扎實開展“根治欠薪”行動,建立完善長效機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69.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提質提標、職業教育創新創優、高等教育規劃建設“三大工程”,新改擴建4所公辦幼兒園,改善10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爭創河南省義務教育標準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加快推進市外高博文樓、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工廠實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完成河南科技大學應用工程學院本科分立轉設工作,統籌義馬、澠池中職教育資源,再組建1所高職院校,加快構建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名優發展、職業教育特色發展的現代教育體系。(市教育局、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配合)


70.持續深化“名院、名科、名醫”建設,著力打造心血管、癌癥、兒童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推進市中醫院遷建和市眼科醫院擴建項目,實施縣域醫療中心綜合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薄弱鄉鎮衛生院達標和公有產權衛生室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1.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開工建設市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新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10個、養老床位500張、適老化改造450戶,有序推進16個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促進基本養老、品質養老協同發展。(市民政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2.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三門峽市第九屆運動會。(市體育局牽頭負責)


73.加快推進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持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職工基本醫保和大額醫保年度支付限額,穩步提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醫保局、民政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4.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探索長租房市場模式,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負責)


75.統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和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全力做好特困人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福利保障和救助工作,堅決兜牢民生底線。(市發展改革委、民政局、殘聯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九)防范化解風險,更加有效提升本質安全。


76.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扎實推進“七查一打”專項整治、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推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成員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7.加強氣象、洪澇、地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不斷提升極端天氣應對能力,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市應急局牽頭,氣象局、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8.加大力度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確保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市財政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79.堅決防范和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做好非法集資案件化解工作,依法穩妥處置房地產領域風險,全力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堅決守牢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三門峽金融監管分局、市金融局、公安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80.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零”創建、“四治融合”,常態化排查化解信訪積案,及時把風險和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市公安局、司法局、信訪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81.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


82.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市公安局牽頭負責)


83.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雙擁等工作。(市國動辦、退役軍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4.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作用。(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5.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援疆、人防、史志、檔案、慈善、老齡等工作。(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6.扎實做好第五次經濟普查。(市統計局牽頭負責)


附件: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項目(任務)分工臺賬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8日


附件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項目(任務)分工臺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 2016 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49902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