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江蘇南京供電公司客戶經理王飛收到一家文化發展公司的用電申請,運用營銷2.0中的供電方案智能生成模塊,不到50分鐘就根據客戶需求完成了供電方案編制。3月初,基于國家電網光明電力大模型的供電方案智能生成模塊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正式應用。
以往,客戶提出用電申請后,供電企業要派出營銷、配電、發展等專業人員到現場勘查,然后制訂供電方案并答復客戶,供電方案編制流程較長。
2024年9月起,國網江蘇電力組建專項團隊,將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融入辦電流程,以國家電網光明電力大模型為基礎,在營銷2.0部署上線供電方案智能生成功能模塊。當年12月底,供電方案智能生成功能模塊在南京供電公司試點應用。
據悉,供電方案智能生成功能模塊匯集了歷史供電方案、編制規則等語料資源,配置了供電方案知識庫,可智能生成受電、計量、計費、采集等多業務子方案,再經優化整合形成供電方案。
國網江蘇電力營銷服務中心營銷業務數字化首席專家周紅勇介紹,客戶在“網上國網”APP提出用電申請后,供電企業從政務服務平臺獲取企業土地所有權證、營業執照等信息,運用光明電力大模型電力知識理解能力,根據設備清單和項目備案文件分析企業主要生產工藝和用電設備,研判客戶重要負荷、重要性等級及用電容量,自動生成工單。接到工單后,供電公司即啟動供電方案智能生成功能模塊,讓模塊介入供電方案編制流程。
該模塊運用語義理解、意圖識別技術進行預測分析、推理決策,分析電源需求、電源點距離、開放容量、配網規劃等因素,初步篩選合適的接入點,再通過人工智能視覺理解分析、路徑決策優化能力完成接入點的復核,確保滿足企業用電及后續入駐該區域的企業“開門接電”、符合市政規劃等條件,最終確定接入方案。
另外,該模塊還可用于客戶受電方案設計環節,通過大模型語義理解、意圖識別等技術,提取客戶廠區占地面積、配電房位置、報裝容量、變壓器臺數等信息,綜合考慮用電容量、運行方式、設備選型、工程造價等10類78項影響因素,通過邏輯推理,圍繞經濟性、可靠性、靈活性等因素生成多套受電方案供客戶選擇,并通過與客戶交互,對方案進行調整優化。
“供電方案智能生成模塊提高了供電方案編制的效率,減少了人工干預。客戶可提前參與方案設計,對方案更加認可。”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相關負責人說。
該模塊試點上線以來已完成1.2萬套供電方案編制,供電方案答復時長平均縮短了70%。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