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海電力部門借助工業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服務平臺,精準掌握工業企業用電需求,為負荷異常及電費單價高的企業定制智慧用能優化方案,降本增效,幫助企業紓困。
位于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榮軸承公司是一家中小微企業,最近幾個月受疫情影響,企業訂單減少,用電量也降了下來。
臨海電力部門通過工業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服務平臺,發現企業連續三個月用電負荷降到裝機容量的75%以下,如通過基本電費容改需,也就是基本電費從按容量改為按實際需量計算,能減少電費支出。
經企業負責人同意對基本電費實行容改需后,現在東榮軸承公司每月電費成本已從4.8萬元降至3.6萬元,省下了一筆不小的費用。
國網臨海市供電公司頭門港供電所副所長 葛偉:這個企業根據負荷終端查測,它整個運行的負荷占裝機容量的58%左右,所以具備容改需的條件,節約電費成本也比較多。
浙江東榮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阮建軍:電力公司容改需的政策給我們節省很多,一個月將近1萬多塊錢,一年有十幾萬元,給我們減輕了很多壓力,幫助大。
浙江東新新材料公司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這段時間,企業面臨成本上漲、流動資金緊張等經營難題。
臨海電力部門通過用能特性分析,發現東新新材料公司用電負荷集中在白天高峰電價時段,尤其是燒堿爐加熱時負荷提高很快。電力部門對企業歷年用能數據和同行業高效能企業數據進行對比,結合實地調研,為企業量身定制了一套智慧用能方案。
國網臨海市供電公司頭門港供電所客戶經理 朱超:我們了解到該用戶是因為有電爐加熱,所以負荷會比較集中在一個短時間內,所以我們跟用戶建議,通過調整生產的工序,將加熱放在谷電時段,這樣子能大大減少用戶的電費支出。
在電力部門指導下,東新新材料公司修改了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序,將原來耗電多的升溫環節設置在谷電時間段,峰谷電價相差2—3倍,這樣每月能省下電費1.6萬元,一年節省成本近20萬元。同時,根據企業近幾個月最高負荷未達到裝機容量75%的情況,電力部門還建議企業進行容改需,每年能為企業再省下40余萬元。
浙江東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任鵬宇:很多成本都在增長,尤其是原材料的增加、物流費用的增加,包括一些交期的延誤,對我們成本消耗都是非常大的。但是電力部門通過這個方案調整,讓我們企業的生存空間也好、競爭空間也好,都在不斷提升,確實是非常大的幫助。
據了解,臨海市建立的工業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服務平臺,實現了電力、經信、稅務等多個政務部門的數據共享融通,通過多數據多維度交叉分析,能高度還原企業全周期生產經營情況,為政府部門精準服務提供依據。
依托這個平臺,臨海電力部門實現了對工業企業全天候精準監控,了解企業的用能特性,并一企一策定制容改需、峰谷電和儲能等智慧用能優化方案,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
今年,臨海已為40多戶工業企業辦理了容改需等業務,每月為企業節約電費開支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