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里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當地流傳一句順口溜——春天綠油油,秋天光禿禿,冬天一把火,滿山盡石頭。”大唐華銀婁底生態治理100萬千瓦光伏項目機務專責朱勇說。如今,漫山遍野的光伏板下,豐茂的植被順著地勢蔓延。
這里是開采歷史逾百年的“世界銻都”——湖南省婁底市錫礦山。長期粗放式開采,資源枯竭,生態破壞。轉型發展、生態保護,成為婁底的一道必答題。
“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建設,大唐華銀婁底生態治理100萬千瓦光伏項目(以下簡稱“婁底基地”)出現在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中。該項目由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華銀”)所屬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以下簡稱“大唐華銀金電”)負責開發。朱勇也從該公司煤電板塊的汽機檢修工程師轉崗成婁底基地機務專責,與100多名同事一道成為新能源戰線的“新兵”。
他們希望,婁底基地能為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探索一條新出路。
作為華中電網區域內(即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目前唯一的大基地項目,婁底基地與類似基地既有區別,也有共同點。
“我們與西部、‘三北’地區大基地項目最大的區別,就是更強調與生態治理、鄉村振興的融合。”婁底基地總指揮肖軍說。
婁底基地是被逼出來的
“婁底基地是被逼出來的。”大唐華銀金電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何曙光說。
該項目落地之前,以煤電為主的大唐華銀金電已陷入困局長達10余年。
婁底多礦,除享譽世界的銻礦外,其煤炭儲量也領跑湖南。大唐華銀金電目前在役煤電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按照最初設計,這是一座典型的坑口電廠,就地發電,變運送煤炭為輸出電力。
然而,21世紀頭十年發生的一系列特大礦難迫使全國上下加大小煤礦整治力度,婁底也不例外。該市煤礦數量從2002年的近2500處縮減至2021年末的26家,原煤產量則從巔峰期2012年約2030萬噸下降到2021年約290萬噸。大唐華銀金電原有的坑口優勢喪失殆盡,本地煤與外省煤比例從7:3倒掛成3:7。燃料運輸成本持續高企,恰逢近幾年煤電行業整體低迷,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無論從經濟增加值角度,還是從能源保供的功能價值角度,大唐華銀金電都需要向新能源尋找突破口。
從資源稟賦來看,大型光伏基地并非湖南所長。太陽能資源方面,湖南大部在全國5類太陽能資源區劃分中屬于條件相對較差的“四類”地區;土地資源方面,湖南地處“胡煥庸線”東側,在光伏土地供應量上不如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寬松。
不過,婁底基地有其獨特優勢。
首先是消納容易。所發電量如何送出并有效利用是西部很多大基地面臨的頭號問題。但對于2020年冬季一度啟動全面有序用電的湖南而言,消納婁底基地清潔電力是本省電力保供的“剛需”。
其次是配套電源便利。光伏具有不連續、不穩定的特點,很多大基地需要擴建或改造煤電項目作為支撐。婁底基地配套電源條件較為成熟,大唐華銀金電3臺60萬千瓦煤電機組等既有電源可提供支撐。
土地問題也不難解決。由于長期粗放式開采,婁底很多礦區出現地表石漠化、采空區塌陷、土壤重金屬污染等嚴重的生態問題。而錫礦山所在的婁底下轄冷水江市,早在2009年即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廢棄土地再利用成為當地轉型發展的當務之急。
婁底基地總裝機規模100萬千瓦,按兩期開發,涉及婁底下轄冷水江市、漣源市、新化縣“石漠化區、重金屬污染區、采礦塌陷區”近3萬畝土地,總投資約55億元。一期50萬千瓦項目已于2023年6月30日全容量投產,二期50萬千瓦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
把生態治理融入基地建設
婁底基地是為數不多把“生態治理”直接寫入項目名稱的大基地。“項目通過開展企地共建,首先從組織保障上加強基地建設與生態治理的融合。”大唐華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曉斌表示,項目啟動后,婁底基地成立了以大唐華銀董事長賀子波和婁底市市長曾超群為組長的項目推進專班。婁底市發展和改革委牽頭自然資源、林業、生態環境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與大唐華銀婁底專班集中辦公調度,把生態治理融入基地建設。
朱勇站在錫礦山片區的白果嶺上,對比著滿山花海和一幅荒山照片說:“通過鋪設光伏板,既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又可以減少雨水直接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光伏板下的植被比別處長得更好。植被覆蓋面積增加,土壤的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復。”
不過,婁底基地不只滿足于光伏板對水土流失的改善,該項目還采用“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復合型開發模式促進生態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肖軍介紹,大唐華銀為此成立了“農林生態修復”工作專門機構,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農業公司深入對接,實地考察,制定“農光、林光互補方案”。
目前,農光互補科技示范園已完成建設。該示范園突破光伏板下種植的關鍵技術瓶頸,研發具有區域特色的農光互補關鍵技術,67畝耕地上種植了蘿卜菜、油菜、羊肚菌等8個品種。
“牧光互補”是婁底基地另一大亮點。
在位于漣源湖泉片區花山嶺上的湘中黑牛養殖基地里,婁底基地漣源項目部副主任劉彪正捧著牧草投喂黑牛,而他手中黑毛草、狗牙根等牧草就來自光伏板下修復后的土壤。
劉彪介紹,漣源項目形成“荒山發展光伏發電+光伏場空地種植牧草+牧草養殖湘中特色黑牛”的牧光互補特色循環產業。目前,大唐華銀已投入150萬元用于湘中黑牛養殖,20萬元用于牛肉深加工,養殖黑牛100余頭,試種牧草10余畝,解決了30余人就業。漣源市湖泉鎮新光村是大唐華銀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該村黨支部書記胡建明透露,預計整個牧光互補產業鏈將為村集體每年增收18萬元,為村民帶來收益3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