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欧美高清性爱日韩,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一秋霞

歡迎訪問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官方微信|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cpem標語
   
頂部動圖
智創獎
  • 金智信息
  • 國電南自
  • 深圳普宙
  • 聯想
  • 國網信通
  • 艾睿光電
當前位置:首頁 > 光伏儲能

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馬家坪變電站的光明七十載

2024-11-29分類:光伏儲能 / 光伏儲能來源:國家電網報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走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馬家坪變電站電力文化遺產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基地廣場正中央“第一城 第一站”六個大字。

“第一城”——山西省陽泉市,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第一站”——馬家坪變電站,是新中國首座110千伏公用變電站。自1955年投運以來,它一直承擔著為陽泉地區供電的任務。

馬家坪變電站見證了幾代電力工人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努力,也見證了我國電氣設備從引進、仿制到自制的歷程。該站2021年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百年電力”首批文化遺產名錄,今年10月入選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

新中國首座110千伏公用變電站

陽泉因煤鐵而興,有電歷史較早。1918年,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在陽泉安裝1臺容量1.9千瓦的發電機。

1947年,解放的號角在太行山脈吹響。中共冀晉區黨委、行署從平定縣劃出陽泉鎮及附近的3個村,獨立設市,正式成立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這一年,陽泉地區總裝機3150千瓦,有3.3千伏高壓線路16千米、低壓線路2千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陽泉工礦業發展迅速。陽泉發電廠出力不足,出現了缺電情況。當時,太原第一熱電廠剛剛投產,陽泉煤礦生產建設也迫切需要穩定的電源支撐。建設一條從太原第一熱電廠到陽泉馬家坪的110千伏輸電線路被提上日程。

1953年,馬家坪變電站及110千伏太陽(太原至陽泉)輸變電工程獲批建設。1955年8月3日,馬家坪變電站正式開工,安裝7500千伏安主變壓器1臺,內設110千伏單母線、10千伏單母線分段。不久,太陽輸變電工程啟動建設。變電站的設計圖紙至今保存完好,陳列在馬家坪變電站電力文化遺產教育基地內。

1955年12月27日,馬家坪變電站投運。這是新中國首座110千伏公用變電站,肩負著為晉東區域供電的任務,為陽泉礦務局、陽泉鋼鐵廠的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同日,由太原第一熱電廠經榆次、壽陽到陽泉的110千伏輸電線路投運,將太原、晉中、陽泉三個區域電網相連。至此,陽泉電網結束了孤網運行的歷史。

此后,陽泉開始開展大規模配電升壓改造,3.3千伏配電線路全部升壓為10千伏。1957年,馬家坪變電站增加了一臺容量為2萬千伏安的主變壓器,供電能力進一步提升。1958年,該站供電范圍覆蓋了晉東大部分地區。

馬家坪變電站極大地促進了山西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的發展。1949年至1990年,陽泉地區原煤產量以年均10.95%的速度遞增,為新中國工業建設提供了動能。

從引進國外設備到先行先試自主技術

在馬家坪變電站的原主控樓,“井”字方格結構的屋頂,帶著五角星裝飾的吊燈,原貌修復的辦公室……仿佛都在向我們講述那段令人難忘的歲月。一樓不僅保存著變電站建站初期的發電機組,還有站內曾經安裝的1951年和1953年民主德國生產的單相電能表。

“當時,國內沒有生產110千伏電能表的廠家,馬家坪變電站用的都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生產的設備。站里還引進了羅馬尼亞產的主變壓器、匈牙利產的少油柱式斷路器等,這些設備保留下來的很少,很珍貴。”年近八旬的馬家坪變電站原值班員趙秋蘭對站內的老設備如數家珍。

二樓主控室內保存著3排43面電氣屏。電氣屏中是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馬家坪變電站內曾經安裝的保護、自動化、監控等設備。在這里可以見到最早的電磁式、晶體管式的國產繼電保護裝置,整個房間堪稱繼電保護裝置的“博物館”。1954年國營上海電表廠生產的中間繼電器,1971年南京水利電力儀表廠生產的JSGC-1晶體管線路保護裝置,1976年北京大柵欄繼電器廠生產的電流繼電器……這些設備共200余個,涉及的生產廠家有20余家。

“當時,很多設備是我們國家的工人根據蘇聯圖紙仿造的。因為銘牌和說明書都是外文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多,大家只能靠查書、翻字典解決問題。”趙秋蘭介紹。一代代電力人在學習模仿中不斷趕超,研發應用了一系列新設備和新技術。

技術革新從未止步。馬家坪變電站內設備幾經更迭,不僅全部實現國產化替代,還應用了多種先進技術。1998年,馬家坪變電站完成綜合自動化改造,成為山西省首批無人值守變電站之一。今年4月,該站主供線路通過跨電壓柔直技術實現不同電壓等級間成功轉供。未來,以馬家坪變電站為核心的馬家坪綜合園區新型電力系統示范項目也將建成。

老站蝶變新生

2019年,馬家坪電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正式啟動。經過5年的修復改造,今年6月,馬家坪變電站電力文化遺產教育基地建成。該基地以變電站原主控樓為核心部分,另建設電力博物館、專業歷史展示館、供電設備、文化廊道、專業實訓、零碳示范、新能源服務7個功能區,是集生產、服務、文化、培訓等于一體的極具行業特色的綜合園區。

其中,電力博物館依托馬家坪變電站原主控樓建設,館內集中陳列了300余件老設備、老物件。陽泉供電公司為這些陳列展品建檔造冊,還綜合應用聲、光、電技術,還原幾十年前變電站的工作場景。專業歷史展示館墻上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老一輩電力人講述參與馬家坪變電站建設、運維的經歷,重現那段奮斗歲月。

“20世紀70年代變電站主變壓器擴建時,國內沒有大型運輸吊裝設備,電力工人就在馬路上放枕木,枕木上面放鐵棍,再把設備放在鐵棍上。前面有汽車拉,設備兩邊有人扶。5公里的路,大家走了一天一夜。”曾任陽泉供電局計劃科科長的薄宗良老人回憶往事,激動不已。

依托馬家坪變電站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陽泉供電公司在線上建立電力歷史學習圈,線下組織實景課堂、專題培訓、訪談宣講等活動,發揮工業遺產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截至目前,馬家坪變電站電力文化遺產教育基地已接待70批1500人次參觀交流,并與陽泉市國資委黨委等4個黨組織簽署共享共建協議,致力將該站打造為紅色教育陣地。

“我們會繼續收集歷史資料、實物,在基地內增加全景式、沉浸式展示方式,并圍繞工業遺產保護策劃征文、書畫展等系列活動,開發文創產品,加強與學校思政課、文旅景點的融合,進一步提升馬家坪變電站這一國家工業遺產的影響力。”馬家坪變電站電力文化遺產教育基地建設項目負責人劉守斌說。

110千伏馬家坪變電站

入選理由:馬家坪變電站是新中國首座110千伏公用變電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太原第一熱電廠的配套工程。

遺產地址:山西省陽泉市

主體建成年代:1955年12月27日

開發保護情況:馬家坪變電站原主控樓為蘇聯建筑風格,建成近70年仍保持完好。主控樓內保存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變電站內安裝的發電機、電動機、保護屏、信號屏等300余件設備,均入選“共和國印記”見證物名單。建站設計圖紙、設計書、改擴建方案等檔案資料也得到妥善保存。目前,該站仍承擔著重要的供電任務,并被打造成涵蓋7個功能區的電力文化遺產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 2016 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49902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