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關于開展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次日,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正式啟動。至今,今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開展已近3個月。活動成效如何?企業該如何抓住機遇?新能源汽車下鄉還面臨哪些瓶頸?
農村市場潛力大
“為方便鄉鎮居民了解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優勢和國家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的優惠內容,我們在商場一層最顯眼的位置設立了銷售網點。”在位于江蘇無錫濱湖區的一個大型商超里,某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售人員說,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以后,門店客流量有了明顯提升。
據悉,為了激發農村消費者購買意愿,今年年初以來,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密集推出。各地也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
自2020年7月起,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連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過去3年時間,6批近200款下鄉車型銷量從2020年的39.7萬輛增至2021年的106.8萬輛,到2022年已達265.98萬輛,累計410多萬輛。
得益于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近3年呈現爆發式增長,2022年更是達到700萬輛規模,產量和銷量分別為705.8萬輛和688.7萬輛。
“不過,從城鄉市場看,農村市場尚未被充分挖掘。”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此前表示,2022年中國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銷量僅占農村地區汽車總銷量的4%,遠低于行業總體25.6%的水平。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中國農村地區電動汽車出行研究》,今年3月份,純電乘用車在縣鄉地區的滲透率為16%,插混乘用車在縣鄉地區的滲透率為8%,兩項數據均遠低于一二線城市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隨著今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進一步深入,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
企業迎來新機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今年5月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鼓勵企業開發適宜農村地區場景的經濟實用車型。
據悉,包括比亞迪、長城汽車、東風汽車、上汽大眾在內的眾多廠商積極響應新能源汽車下鄉要求,根據需求量身定制方案。
“與十幾年前的汽車下鄉不同,隨著消費水平提升,農民對汽車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整體來看,與城市居民購車訴求不同,農村居民買車更重視性價比,也更關注實用性。”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中汽中心”)調研分析,農村地區居民出行以5千米至15千米短途出行為主,首選價格10萬元以下的高性價比產品。
“新能源汽車要行穩致遠,不僅要在國內主要城市站穩腳跟,還要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催生消費新活力。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不僅能拉動汽車消費,也將協調城鄉消費增長,促進農村消費提檔升級。”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相關研究顯示,每推廣1輛新能源汽車,將帶動2.5倍至3倍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增值。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將進一步挖掘農村地區市場潛力,提升總體消費水平。
“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政策措施,有力助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尤崢表示,經濟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新的增長機會。
發展瓶頸待突破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充電設施數量達到692.8萬臺,同比增長74.1%。完備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為新能源汽車在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目前縣級以下公共樁數量僅占全國公共樁總數的9.45%,農村地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安裝共享難、時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制約了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的釋放。
“總體上看,我國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總保有量相對較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經濟實用車型供給不足、銷售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此前表示。
不過,由于鄉村不受土地緊缺制約,具備建設自用充電樁的物理條件,不少車主也選擇安裝私人充電樁。
年初以來,國家連續推出重磅政策,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發展難題給出指引。比如,《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
崔東樹認為,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關鍵還要改善消費環境,不僅體現在購買環節,更體現在使用環節,要在體驗和維修保養方面給予使用者更多支持。
(原載9月13日《經濟日報》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