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所名片
江蘇寶應縣供電公司夏集供電所
員工數量:38人
服務對象:1個鎮工業集中區、17個行政村,2.27萬戶居民客戶、356家企業客戶。
服務特色:圍繞數字化供電所建設,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驅動”服務模式;依托“村網共建”工作模式,建立電力便民服務點,解決村民用電問題;優化服務舉措,助力地方特色產業增產、村民增收。
江蘇寶應縣供電公司夏集供電所位于蘇北里下河地區的寶應縣夏集鎮。該鎮面積125平方千米,下轄18個村(場)、社區,域內有京杭大運河、三陽河穿過,生態環境優良,水產品養殖業較為發達,是國家優質稻米無公害綠色基地、全國生態示范縣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夏集供電所負責運維管理全鎮578個配電變壓器臺區、11條10(20)千伏線路、1176條低壓線路,為全鎮5.18萬人提供供電服務。近年來,該供電所圍繞“數字賦能促轉型,滿格電力服務優”的目標,加快數字化供電所建設,優化服務方式,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推進數字化建設 提升工作質效
“今年我們所的各項運營指標能夠長期在全市供電所中排名靠前,離不開數字化供電所建設。”8月14日,夏集供電所所長呂壽明在周例會上介紹近期工作情況。
今年,夏集供電所持續推進數字化供電所建設,促進服務方式轉型,構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驅動”服務模式。在該模式下,夏集供電所以農電管控平臺應用率、供電所工作臺應用率、移動作業終端登錄率、移動作業終端應用率、移動端工單完成率、自主工單評價規范率6項指標作為數字化供電所建設成效的評判指標,推進供電所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
夏集供電所員工通過深化應用數字化平臺及設備,不僅減輕了工作負擔,還加快了客戶服務訴求響應速度,進一步提升了供電所服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該供電所還組建了一支專業團隊負責指標管理,通過實時監測各項指標數據,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
現在在夏集供電所供區內,一旦發生客戶用電故障,供電所臺區經理能夠立即通過移動作業終端查看故障位置,主動上門處置,減少停電次數,縮短停電時間,提升區域供電可靠性。同時,供電所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實時查看臺區經理的工作軌跡,提高了作業的規范化水平。
工作中,臺區經理可使用移動作業終端在現場拍攝,將供電線路及配電設備的運行數據、設備照片上傳至數字化供電所系統,實現無紙化處理,設備缺陷登記效率較以往手動方式提高4倍。此外,臺區經理應用移動作業終端時需嚴格按照規定步驟開展作業,確保故障缺陷整改到位。
“自從有了移動作業終端,我們的工作輕松多了。處理客戶用電故障時,不用往返于故障現場與供電所查看相關信息,通過移動作業終端就可以查到,快速又便捷。”夏集供電所臺區經理李定軍說。
實施“村網共建” 延伸服務范圍
8月15日,寶應縣夏集鎮三洋河村電力網格員尤海青和村委會聯絡員金正銀一起來到獨居老人朱長伍家,幫助老人檢查家中的用電設施。“村干部總是和供電員工一起上門關心我家的用電情況,不是幫我檢查開關,就是幫我修理燈泡,服務特別好。”朱長伍說。
從2021年9月開始,夏集供電所在供區內17個村設立供電所駐村服務點,方便村民辦電。今年年初,夏集供電所進一步延伸服務范圍,與三洋河村委會簽訂“村網共建”協議,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了供區內首個“村網共建”電力便民服務點。供電所指派臺區經理擔任電力網格員,定期到便民服務點了解村民用電需求,提供用電業務辦理、咨詢等服務,還會向村民講解電費電價政策,宣講安全、節約用電常識。
結合“村網共建”電力便民服務點,夏集供電所打造了“政務網+供電網”雙網融合的服務模式,為民辦實事、解難事,架起服務村民用電的“連心橋”。“沒想到供電所將‘營業廳’設到村里,在家門口就能申請辦理用電業務,真是太方便了。”三洋河村勝旺組村民唐玉強說。
依托“村網共建”模式,電力網格員還會聯合村委聯絡員定期走訪全村各生產組,引導村民參加志愿服務、鄉村治理、電力設施保護等,并用獲得的積分到“電力愛心超市”里兌換商品。
此外,夏集供電所利用“村網共建”工作模式,加強與村委會的合作,及時掌握空巢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用電需求,解決客戶用電難題。“自開展‘村網共建’以來,村民們辦電更方便了。今后我們還會和供電所加強合作,共同打造更優質的便民服務。”三洋河村黨支部書記蔡青松說。
快速響應用電需求 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蝦稻共養’基地建成投產后第一年產值就有150余萬元,這都離不開可靠電力支撐和供電所的‘特快’電力服務。”7月31日,夏集鎮王橋村黨支部書記張杰對來基地排查供電線路及設備安全隱患的夏集供電所員工王正林、朱曉軍說。
2021年12月,王橋村與寶應縣財政部門結對共建后,爭取并落實幫扶資金150余萬元,基于龍蝦養殖、水稻種植的“共養”模式,開展“蝦稻共養”基地項目建設,帶動村集體增收。2022年3月中旬,村里用從村民手中流轉的200畝土地建成“蝦稻共養”基地。
基地建成后,村委會這才想起要接電打水注入塘口,以便后續投放龍蝦苗。3月16日,基地負責人緊急給夏集供電所打去電話,并提交了用電申請。供電所開通辦電“綠色通道”,當天就安排人員前往養殖基地勘查。第二天,根據養殖基地用電負荷較為分散的特點和實際接電需要,供電所為養殖基地安裝了兩只動力表,并分別受理了35千瓦容量的用電申請,一次性接電到位,讓養殖基地在蝦苗投放前順利通了電。
夏集鎮水產品養殖業較為發達。為保障廣大養殖戶用電可靠,夏集供電所組織19名臺區經理定期入駐駐村服務點,解答村民用電問題,掌握養殖戶用電需求,并幫助養殖戶通過使用“網上國網”APP辦理業擴配套增容用電、一鍵報修、更名過戶等用電業務,暢通“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的用電服務受理渠道,提高客戶辦電效率。
“去年,養殖基地畝產小龍蝦350斤左右,年產值超百萬元。扣除各種成本,基地的純收入達30萬元,還為來年留下了種蝦。此外,養殖基地的150畝農田收獲水稻15萬斤,兩項合計產值有155萬余元。”王橋村村委會主任畢永林說。
1至7月,夏集供電所為供區內農業客戶架設高低壓線路4500余米,新安裝配電變壓器4臺,增容改造配電變壓器3臺,安裝三相動力電能表104只,讓養殖戶生產用電放心,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上一篇:電力供應可靠 畜牧產業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