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有關單位充分挖掘電力大數據價值,用于反演、推算、分析能源活動和碳排放情況,為企業節能降碳、區域污染防治、綠色金融發展等提供數據支撐,服務綠色低碳轉型。
北京:“電力看雙碳雙控” 助力區域減碳治污
電力大數據具有實時性強、準確度高、采集范圍廣等特點,可以用于分析能源活動和碳排放情況,精準反映區域碳排放、碳中和狀況及趨勢。在北京市海淀區城市大腦智能運營指揮中心,海淀供電公司科技數字化中心員工依托智慧能源城市大腦的“電力看雙碳雙控”板塊,精準開展碳強度控制測算等工作,為政府部門制訂減碳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海淀供電公司依托“電力看雙碳雙控”板塊,運用“以電折能、以能測碳”算法,面向政府、園區、企業、公眾四類服務主體,構建了電碳服務體系。該體系相關成果入選《推進美麗海淀建設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該公司還編制相關分析報告,輔助政府部門決策,服務地區低碳綠色發展。
“自2021年‘電力看雙碳雙控’板塊上線以來,我們每日向海淀區生態環境局提供區域內重點企業碳排放預警參考,構建了‘電碳、電能、產電、產能、產碳’分析體系,逐類分析電碳排放、氣碳排放、供冷供熱碳排放等情況。我們還運用區塊鏈技術開展綠電溯源,服務園區綠色能源管理。”張頔介紹。
海淀供電公司還持續推動電碳數據產品開發和電碳數據服務市場化應用,挖掘電力數據價值,在電碳要素產品化、資產化、市場化方面積極探索。2023年7月,“海淀智慧能源城市大腦-電力看雙碳監測數據集”獲得北京市首批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今年3月,海淀供電公司為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數據服務的“城市大腦園區碳監測分析”數據資產完成入表。(李皖金)
截至目前,海淀智慧能源城市大腦已上線“電力看經濟發展”“電力看環保監測”“電力看雙碳雙控”“電力看安全應急”“電力看創新驅動”“電力看社會民生”“電力看教育文化”“電力看城市規劃”等8個板塊35個數據服務場景。該公司還構建了中關村科學城數字能源城市綜合體,建設數據要素流通、能源運營管理、雙碳監測分析、智慧城市運行四個中心,打造數據共享、能源高效、綠色友好、開放互動的數字能源新生態。
浙江:迭代開發工業碳效碼 引導工業企業節能降碳
11月15日,浙江省正式發布工業碳效碼3.0。這一版本在原有碳效碼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新增了碳足跡數智服務應用。工業碳效碼3.0聚焦工業領域的企業產品碳足跡監測,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了工業企業產品碳足跡核算和全流程認證,進一步推動全省工業企業節能降碳。
浙江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之一,工業領域能耗強度較大。2021年,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湖州試點牽頭開發工業碳效碼1.0,聯合政府部門科學制訂計算與分級標準,賦碼體現碳效等級。2022年,工業碳效碼2.0發布,浙江逐步建立數據共享、互認機制,在稅收、金融等領域推廣應用工業碳效碼,輔助政府部門精準施策,提高節能降碳管理效能。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6.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了碳效評級賦碼。
“當前能耗‘雙控’正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市場對企業綠色競爭力的要求不斷提升。在碳關稅制度下,高碳商品的成本上升,低碳替代品變得更具吸引力。加快產品碳足跡精準量化刻不容緩?!焙菔薪洕托畔⒒志G色制造處處長陳戈介紹。
對于制造業企業等工業企業來說,產品從原料獲取到生產、運輸、使用、廢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碳足跡?!坝捎跇藴鼠w系不完善、數據基礎薄弱等原因,碳足跡的采集、核算及分析認證比較難?!焙莨╇姽咎夹Ц母镯椖控撠熑?、浙江省碳效評價與改革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函韻說。工業碳效碼3.0內置主要工業領域碳排放評價技術標準、認證實施規則及核算模型,還應用了國網浙江電力自主開發的金屬制品、輪胎、化工原材料等產品碳足跡計算模型,具備企業碳足跡數據采集、數據計算核查、碳足跡報告生成等功能。
浙江長興德田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建筑工程機械制造、汽車零配件零售的企業。10月,該企業有一筆出口業務訂單需要一份碳足跡報告,在試運行的碳效碼3.0申請后,僅一周就收到了報告,順利完成了訂單。“后續我們可以應用工業碳效碼平臺實時查看碳足跡,尋求訂單匹配到哪個分廠的哪臺機器能耗最低等問題的最優解?!痹撈髽I副總經理夏亞祥說。(徐梓沐 楊晨)
江蘇:建立區域碳普惠市場 為減排量供需雙方搭建平臺
11月20日,江蘇蘇州工業園區鑫庫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蘇州碳普惠市場上線的2900噸分布式光伏碳減排量被多家企業搶購一空,獲利超5萬元。
碳普惠市場為自愿參與減碳行為的企業與個人建立減排賬戶,將用戶的減排行為量化記錄,并核發為有價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碳資產),再通過交易變現、政策支持、商業獎勵等渠道,為用戶帶來減排價值。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市場主要針對大容量碳資產。而分布式光伏等中小微減排項目和場景產生的減排量核證成本高、周期長、流程煩瑣,大多無法被認證為碳資產。市場上也缺乏對中小微減排項目和場景減排量的核證、交易、分析等“一站式”服務。
2021年以來,蘇州供電公司針對中小微減排項目和場景,以蘇州工業園區為試點探索建立了區域性自愿減排碳普惠市場,建立起一套區域級市場化自愿減排交易體系,為減排量供需雙方搭建了平臺。
蘇州供電公司以分布式光伏項目為切入點,基于電力大數據幫助企業快速、低成本開展光伏碳資產核證、交易,并為企業開展碳資產“畫像”,形成“光伏大數據-碳資產-價值變現”模式。該公司還深入挖掘減排場景與電力大數據間的關聯,構建建筑運行階段照明節能改造、專用車充電樁減排等綠色場景下的碳普惠方法學,打造多元化碳普惠減排產品,助推建立更大規模的碳普惠市場。
“電數據”和“碳數據”的融合為光伏企業、建筑用能單位、專用車所屬單位等參與主體搭建了碳資產流通平臺,實現了中小微碳資產的價值變現,為政府提供了可信賴、可追溯的減排數據和深入全面的減碳行為全景分析,幫助政府科學決策、精準監管、高效治理。
目前已有300余家企業參與蘇州碳普惠市場交易。蘇州蘇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豐現代農業園、2024長三角國際田徑鉆石賽等減排量需求主體通過蘇州碳普惠市場采購減排量抵銷多余碳排放,實現了組織運營、建筑、產品、活動等場景碳中和。截至11月,蘇州碳普惠市場累計交易碳減排量超4.8萬噸。
蘇州供電公司將通過應用統一的數據分析框架,為更多場景構建核證分析模型,推動碳普惠交易,并進一步挖掘電力數據價值,幫助企業多角度分析用能情況,服務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王清 朱清華 興勝利)
青海:規范管理電碳賬戶 支撐綠色金融發展
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數據管理人員通過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平臺(碳排放監測服務平臺),將省內企業的碳排放數據實時推送至中國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相關業務平臺,支撐銀行量化評估企業碳排放情況。
今年,國網青海電力發揮碳排放監測服務平臺支撐作用,利用企業微觀用能數據和產量數據,開展電碳賬戶“電能模型”“電碳模型”等測試工作,從多個維度協助銀行分析企業碳排放狀況。
10月15日,國網青海電力與中國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個金融領域電碳賬戶管理規范——《青海省銀行業利用企業電碳賬戶開展金融業務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兑幏丁窂奶寂欧拧⒕G電使用兩個維度確定了6個電碳賬戶指標,統一了碳評價標識應用、電碳賬戶報告模板、碳測算數據需求表等模塊,規定了企業電碳賬戶開立、管理、測算、評價和應用等內容,適用于青海省銀行業開展企業電碳賬戶的建設管理工作,以及利用電碳賬戶數據開展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
“《規范》可以更加系統地引導金融機構將企業碳賬戶數據納入授信審批、貸款定價、風險管理等流程,幫助碳減排成效顯著的企業獲得差異化優惠。同時,《規范》也為金融機構合理利用電碳賬戶數據、精準創新產品服務、開展環境信息披露等提供了評估準則。”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市場運營中心負責人郭樹鋒介紹。
目前,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應用電碳賬戶數據輔助開展金融服務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10月末,該中心已為全省515家企業建立碳賬戶,并協助銀行量化評估企業的碳排放狀況,幫助企業節約貸款利息支出共7000余萬元。
國網青海電力將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不斷完善和推廣電碳賬戶體系,引導更多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低碳轉型。“當前,我們構建的電碳測算模型已實現了全省重點行業、園區、企業碳排放‘全景看、一網控’。我們會進一步研究編制包括電碳賬戶數據、碳排放水平變動分析的企業電碳賬戶報告,加強數據采集與共享,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為綠色金融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支持?!鼻嗪J∏鍧嵞茉春途G色算力調度中心副總經理范克威說。(都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