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種子,從破土而生到開花結果,總是需要經過漫長的磨礪。
浙江電力現貨市場也經歷了這樣一個演變過程,從全國首批電力現貨試點省份,到歷經5次結算試運行后,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進入長周期結算試運行。
浙江電力現貨市場一路走走停停,歷經坎坷,終于邁進一個新階段。
破土“先進生”的起步之路
電力現貨市場就如同早上去菜市場買菜,一根玉米3元錢,一手交錢一手拿玉米,這一根玉米就是標準的現貨,這筆交易就屬于現貨交易。
但菜市場的菜價不僅每天價格不一樣,早市和收攤前、市中心超市和城郊農貿市場,菜價也是大不相同。電力現貨市場亦是如此,供需關系不同,價格就不同。
“無現貨,不市場”,道出了電力現貨市場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包括中國南方(從廣東開始)、內蒙古西部、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和甘肅在內的8個地區被選為首批試點。
作為全國第一批電力現貨試點省份,浙江對電力市場機制早有探索。1998年,浙江是全國首批6個“廠網分開、競價上網”試點省市之一。2000年1月,浙江電網發電市場鳴鑼開市,開啟了發電側集中競價實踐。2015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浙江電力交易中心成立,出臺多個配套專項方案。
2019年9月,浙江組織開展首次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以美國PJM市場為藍本設計,從首次7天延長至整月、一季度,歷經了臺風梅汛期、機組大檢修、夏冬高負荷等不同場景,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
2020年5月,浙江組織開展第二次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為期一周;2020年7月,浙江組織開展第三次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為期整月;2021年3月1日至5月31日,浙江組織開展第四次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為期一個季度;同年12月,浙江組織開展第五次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為期一整個月。
時隔近三年,今年4月,浙江再次重啟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作為“先進生”的浙江,在電力現貨市場之路上格外謹慎。
磨礪發展中歷經多重考驗
發展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浙江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之路在浙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之下也走得十分不易。
如果把電力市場比喻成一個農貿市場,菜農就是“賣電”的人,飯館老板就是“買電”的人。飯館老板買菜的方式,一種是以月或年為期限向菜農訂每天的菜量,菜價也是以月或年度固定,固定的價格讓供需雙方吃了個“定心丸”。但如果飯館的客流量每天都不一定,那么飯館老板可能就要采取另一種買菜方式,即現買,菜量多少在當天訂,多退少補,價格隨行就市。
目前,電力現貨市場就是這樣作為中長期市場的補充?!罢憬?5%以上的電量在月度、年度交易中明確量價協議,剩余5%左右在現貨市場中臨時交易,按照供需形成價格。”國網浙江電科院電力市場技術室主任鄧暉博士說。
在現貨市場,價格可能會隨著供需關系的變化而相應產生一定的變化,需要通過行政加機制等手段來保持市場的平穩。
通常供需關系有兩種,即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以浙江為例,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趨勢下,用電大省浙江全社會用電量近五年以平均超過6%的速度增長,尤其是每年夏冬用電高峰期,供不應求的時段并不少見,可能導致現貨價格飆升。而浙江省30萬戶中小微企業,用能成本占比高,若現貨價格偏高會增加企業負擔。
同時,作為資源小省,浙江有三分之一電力為外來電,大部分煤炭都是省外資源,可調度騰挪的空間較小。2021年迎峰度夏來臨前,為保供穩價,浙江選擇中止現貨市場,重新回到行政定價和計劃管理。
這是供大于求的情況,反過來看,當供過于求,因電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發電、送電和用電必須在一瞬間完成,無法像蔬菜一樣用推遲上市或冰庫冷藏的方式大規模儲存。也就是說,當發電過多的時候,為了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此時的現貨價格一般低于批發價,甚至可能產生“零電價”或“負電價”。
就浙江的實際情況來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之路面臨的實際情況確實和其他“同期生”不太相同。不過,也不必擔心。從今年5月以來的浙江電力現貨市場來看,供需處于相對寬松的狀態,電力現貨市場平均電價較中長期合約價格偏低。
成長在實踐中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所謂高質量發展,就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
綠色成為普遍形態,能源高質量發展是重要的一環。建立電力現貨市場就是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2023年,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駛入“快車道”。重磅政策頻頻,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為電力現貨市場提供了規范統一的“起跑模式”。兩個月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再次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確保有利于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前提下,有序實現電力現貨市場全覆蓋。
由此,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呈現“全面發力、多點開花”趨勢,通過電價變化引導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愈發凸顯,“無現貨、不市場”的影響力正逐漸擴大。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今年浙江重啟電力現貨市場,具備了先進的軟硬件技術、充分的政策支持、活躍的市場環境。也由此,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邁入了一個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今年4月初,浙江現貨市場規則和配套5個實施細則正式發布。4月9日,浙江組織開展第六次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歷經一周結算試運行,在完善方案的基礎上,5月1日起,浙江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進入長周期結算試運行。目前,浙江電網運行安全穩定,市場運營平穩有序,現貨出清價格反映發電成本,充分發揮了市場發現價格信號的作用。
雖然此次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重啟距離前一次只過了兩年多,但浙江風電、光伏裝機占比較兩年前翻了一番,入浙外來電超過浙江省全社會用電負荷的三分之一,浙江電網的系統調節需求越來越大。為此,浙江還開啟了輔助服務市場,為調頻等靈活性資源買單,同時也為發電企業的啟停和空載成本提供核定的補償。
隨著浙江省內各類經營主體對電力市場的預期和信心不斷增強,浙江電力現貨市場在保障能源安全、支撐電力可靠供應以及優化資源配置、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發揮的作用愈加明顯。下半年,浙江還將逐步形成發用兩端雙邊參與的競價機制,并納入新能源、儲能等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電力現貨市場體系。
“長遠來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能有效反映供需關系,科學引導投資和消費,也能促進競爭和降低成本,將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眹W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調度控制中心現貨市場處處長徐立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