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成果:深耕電網電磁環境控制、噪聲抑制以及電磁兼容防護等關鍵技術,帶領團隊構建了我國電網電磁環境測量、預測和控制標準化技術體系,為電網工程的環保設計和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主導承擔重點科技項目20余項,牽頭、參與制定國家標準48項、行業標準8項,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40余項。
西藏當雄縣羊八井鎮的夜晚繁星密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特高壓辦公室主任萬保權帶領電網電磁環境控制科技攻關團隊,在西藏高海拔試驗基地緊鑼密鼓地開展電暈籠模擬試驗。他和團隊成員通過試驗對比不同型式導線的電暈特性,支撐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輸電線路設計。
川渝特高壓工程建設區域最高海拔約4700米,線路運行環境惡劣,電磁環境問題控制難度大,沒有先例可循。而且線路沿途分布著我國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意義重大。
為了獲取第一手試驗數據,自2022年10月起,萬保權數次往返北京與高海拔試驗基地,帶著團隊成員開展了為期6個多月的高海拔特高壓導線和金具電暈試驗工作,助力高原地區特高壓工程建設。
針對高海拔地區的電網電磁環境技術,萬保權從十年前就開始了攻關。為了支撐西北地區750千伏電網工程建設,準確獲取高壓輸電線路在青藏地區的電磁環境特性,從海拔2000米左右的青海西寧地區至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地區,萬保權帶領團隊成員一路奔波,測量試驗數據。每到一處,設備搭建到原始數據獲取至少需要半個月,艱辛不言而喻。
2024年伊始,萬保權依然和團隊堅守在川渝特高壓工程建設保障一線。“我們創新提出了線路參數解耦與氣象分層補償的輸電線路電暈噪聲、無線電干擾自主化計算方法,不僅準確度高,而且在保證環境友好的同時大幅減小了導線截面和桿塔尺寸。”萬保權自豪地說。
隨著我國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提速,變電站噪聲抑制成為萬保權團隊關注的重點課題。萬保權和團隊成員到數十座變電站開展噪聲測量,在充分了解噪聲特性的基礎上研制了高性能低頻吸隔聲裝置,為特高壓站外廠界200米噪聲控制區的取消打下基礎。2013年以來,萬保權還一直擔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網環保領域規劃、指南項目編寫和督導組組長,組織實施并推動了電網電磁環境領域多項技術攻關。
萬保權帶領團隊成員聚焦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在電網電磁環境控制、低碳絕緣介質及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有力支撐我國重大電網工程設計和建設。
從三峽500千伏輸電工程到特高壓輸電工程,萬保權堅守科研一線,為解決電網重大工程建設中遇到的電磁環境相關技術難題貢獻智慧與力量。
上一篇:郭銳:研發實用高效的電力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