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哪些關鍵性特征?
數字化、綠色化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是何關系?
哪些關鍵核心技術有待創新突破?
來聽聽專家們怎么說!">
10月9日,南方電網公司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南方電網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報告(2021—2023)》(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內容點此了解更多)。《報告》發布引發業內熱議討論——
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哪些關鍵性特征?
數字化、綠色化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是何關系?
哪些關鍵核心技術有待創新突破?
來聽聽專家們怎么說!
提問1:
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哪些關鍵性特征?
杜忠明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新型電力系統包含了五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清潔低碳。這始終是系統構建最主要的方向和目標,因此,當前的重點任務是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今年以來,南方五省區新增電源超八成為非化石能源,表明了南方區域在水電、風光資源優化配置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第二,安全充裕。這是系統構建的根本任務,也是保障我國用電安全、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用電需要。
第三,經濟高效。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供需協同。未來電力系統特性從“荷隨源動”向“源網荷儲互動”轉變,供需協同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五,靈活智能。要通過技術與體制機制創新實現電力系統升級,從傳統系統向新型系統轉型,讓系統更加靈活智能。
饒宏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
南方電網公司系統研究提出表征新型電力系統的十個核心指標,包括非化石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新能源電力滲透率、新能源消納率等,構成了一套客觀科學的指標體系。從全國層面看,南方電網在非化石能源裝機及發電量占比、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客戶平均停電時間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
提問2:
數字電網是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載體,如何看待電網數字化與綠色化之間的關系?
曾嶸 清華大學副校長、電機系教授
數字化與綠色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首先,數字化賦能綠色化發展,用數字信息化技術賦能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各環節,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其次,綠色化能帶動數字化升級,不光是能源電力,鋼鐵、交通、建筑等等行業綠色化的過程,都對數字化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時也為數字化技術提供了各種應用場景。
過去幾十年,我國能源電力的發展歷程就是逐步綠色化的過程,這其中數字信息化發揮著巨大作用。比如說,早期設備管理都是用紙筆記錄,后來依靠信息系統。而數字化內涵則更加深刻,會涉及到業務模型的數據化、基于數據輔助分析決策等情況。對于新型電力系統而言,數字化不存在可不可選的問題,而是必然要走的路。
饒宏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
南方電網公司創新提出將數字電網打造成為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載體,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實施路徑,科學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南網方案”。
杜忠明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加快構建,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將逐漸提升,南方區域的高占比代表了未來電力發展的大趨勢。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電網的數字化與綠色化需要相互成就。然而,行業仍有不少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創新。
提問3:
在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進程中,還有哪些關鍵核心技術有待創新突破?
曾嶸 清華大學副校長、電機系教授
我國電力行業最近二三十年發展很快,但客觀地說,實現“雙碳”目標的任務還是很艱巨的。這么龐大復雜的電力系統,如何保證安全可靠運行,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戰。而隨著風電、光伏接入越來越多,電力系統平穩運行面臨挑戰,更要有一系列的技術保證,這些都需要不斷探索研發。未來幾十年間,行業還有不少關鍵核心技術需要突破。
在電源側,需要更低成本和更實用的新能源發電技術,把新能源發電系統與傳統電網更好地接入融合起來。而從整個電力系統穩定看,還需要一定比例的煤、氣、油發電,這些因發電產生的碳排放,需要突破核心技術加以捕集、封存、利用。
在電網側,需要更加安全高效靈活的新型超/特高壓輸電技術、用于觀測電網的新型傳感技術、系統控制保護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應用。
在負荷側,要發展儲能技術,既要發展電化學儲能,也要發展壓縮空氣、重力儲能,還要發展適宜一定儲存時長的氫儲能技術。
此外,還有關于碳經濟、新型調度等新興前沿技術,也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所需要的。
饒宏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
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技術路線上看,南方電網公司在數字電網、柔性直流輸電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色。南方電網西電東送采用直流輸電為主的技術路線,在特高壓遠距離大容量多端直流輸電和柔性直流輸電方面,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多年的運行經驗表明,我們的電網網架結構清晰、經濟合理,運行安全可控。這樣的發展路線,符合南網特點,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提問4: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將如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饒宏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
粵港澳大灣區在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我們建成了灣區柔性直流互聯主網架,通過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實現了直流多饋入負荷中心電網分區和柔性互聯,有效降低了交直流互相影響、短路電流超標和大面積停電風險。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周邊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我們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全力服務好粵西、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集群的有序接入和友好并網。同時,南方電網公司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在關鍵技術研發、裝備研制、示范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促進了電力工業產業集聚壯大。
杜忠明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要進一步擴大范圍和規模,從北方、西南地區送電,大力推進西電東送、北電南送。從負荷側看,粵港澳大灣區及南方各省經濟社會發展,也會帶動用電持續增長,特別是大灣區外向型經濟明顯,清潔用電用能的需求潛力巨大,未來要擴大綠色能源配置,向大灣區持續輸送綠色清潔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