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技術取代電網調度員,路徑如何走?風險如何控制?如何實現前瞻性調度?AI還能拓寬應用到哪些電網場景?”2月16日,由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辦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的應用”主題沙龍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受邀參加。來自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阿里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騰訊云等公司,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及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部、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圍繞人工智能在新型電力系統的應用現狀、問題和未來前景進行了熱烈探討。
“問題定義得好,可以反過來帶動人工智能學科發展。”王堅認為,電氣化和數字化進入深度融合階段,南方電網公司把電網關鍵數據、核心場景拿出來與業界共享,對于共同提升AI在電力系統的應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王堅提出,解好電力行業的關鍵問題,有可能引領下一波AI浪潮。
饒宏認為,電網駕馭復雜系統的“大腦”就是調度中心。面對未來新能源的規模化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充分參與,在海量計算的基礎上,利用模型、數據驅動,開展更多前瞻性、重大性項目的探索。
如今,萬物互聯產生大量數據,人工智能通過對大數據處理、分析、計算,實現對實際場景的控制、預測、指導。
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數字化部總經理吳小辰提到,電網是以安全為前提約束的系統,人工智能應用需要在可解釋性及數據樣本可信性做出新的實踐突破,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對此,阿里云副總裁、電力行業總經理吳明宸提出,“AI可以通過強大的學習能力,不斷糾正計算結果,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變得更聰明。”華為云EI首席科學家田奇認為,聚焦行業應用,需要更充足的“彈藥”、更加統一的架構,做更多模型訓練。
人工智能技術正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院長董旭柱認為,人工智能在電力設備資產管理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通過打造自感知、自診斷、自決策的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實現設備自檢運維,探索出全頻譜、全場景的優化路徑。
未來,人工智能與電力行業特別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深度融合,是以“電力+算力”的新型服務能力打通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全鏈條、全業務、不同電壓等級信息,以數據流引領和優化能量流、業務流,構建大數據應用支持新能源消納與多能協同、支持電網穩定運行與源網荷儲協調和能源消費轉型與市場機制完善。
“我們將持續拓寬應用場景、完善開發應用機制,在駕馭大電網能力、適應大規模新能源發展等方面形成突破。”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總經理李建設說,南方電網公司將主動擁抱新技術,持續打造共享、共建、共用的產業生態。
本報記者 黃勇華 袁帥
(《如何讓AI更懂電網?》由南方電網報為您提供,轉載請注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