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監管 服務大局
助推山西能源高質量發展
山西能源監管辦黨組書記、監管專員 謝康
山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肩負著保障能源安全與推動低碳轉型的雙重使命。山西能源監管辦始終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將監管職責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扛牢能源保供責任,監督政策規劃落實,完善市場體制機制,推動能源改革發展,維護群眾用能權益,彰顯了能源監管“國家隊”的時代擔當。
回望2024:勇毅前行 創新突破
筑牢安全防線,守護能源命脈。強化跨部門協同監管和政企聯動,全力夯實電力企業主體責任,全年山西能源供應平穩有序,電力行業保持“零較大事故”紀錄,安全治理成效顯著。通過優化市場機制,火電機組非停率下降7.8%。扎實推進電力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提前半年完成10家發電企業重大風險治理,消除重大安全隱患147項。總結垣曲雨雪冰凍災害經驗教訓,推動新建平陸—垣曲220千伏輸電線路,對省內67條輸配電線路全面補強,對14個單一變電站供電的區縣配套網架實施提升措施,供電韌性顯著提升。
深化電力改革,激活市場活力。修訂《山西電力中長期交易實施細則》,首創月度連續交易模式;修訂電力現貨交易規則至第15版,市場機制持續優化。健全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削峰填谷市場交易等5項制度,累計為工商業用戶減少電費31億元;增加新能源消納電量6.64億千瓦時,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7%以上;晉電外送均價提升19%,發電企業增收29億元。獨立儲能參與調頻市場、數字化監管平臺上線等創新舉措,為電力市場注入新動能,為監管人員打開“千里眼”。
賦能低碳轉型,加速綠色革命。緊盯“雙碳”目標,抓實山西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2024年行動計劃12項任務,著力提升電力外送優勢,推進風電光伏高質量發展,健全適應新型主體參與的電力市場機制,推動58%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入市比例位居全國前列;綠電交易規模同比增長3倍,外送綠電75.38億千瓦時,穩居全國首位。圍繞國家“十四五”能源規劃和重點項目開展專項監管,向國家及省政府提交30余份監管信息和專項報告,確保重大項目落地與政策落實同頻共振,得到省領導的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敢于善于亮劍,維護市場公平。全年查處違法違規案件14起,監管威懾力持續增強。依法查辦某熱電廠無證經營案,核減某抽蓄電站不合理容量電費。開展年度電力市場秩序專項監管,有效治理新能源并網問題,推動電網企業回購4億元自建間隔;針對串通報價違規交易問題,清理違規交易5000余萬元。
踐行為民初心,提升服務質效。持續開展頻繁停電專項整治,督促地方供電企業投資2.2億元,改造問題突出臺區133個,完成955條線路治理,供電可靠率達99.95%;投訴率同比降低24.3%。發揮12398熱線民生通道作用,解決問題136件,惠及居民10.26萬戶。“三零”“三省”政策為企業節省成本6.04億元;督促供電企業整改報裝服務、分布式光伏并網、信息公開等方面問題40項,糾正違規出臺并網前置條件行為,為857戶光伏用戶解決并網問題。資質許可業務全年“零差評”,審批效率提升至1.5天,便民服務再上新臺階。
展望2025:聚力攻堅 再啟新程
管出安全,夯實能源保障根基。堅持“三管三必須”原則,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構建煤電氣供需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強化電力企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提升風險研判與應急處置能力。繼續落實風險隱患“季匯周報”機制,切實做到安全檢查全覆蓋、安全隱患零容忍 、安全風險可控在控,推動重大電力安全隱患動態清零。發揮行業監管職能護航重大項目,對輸電通道配套電源、支撐性煤電項目實行全周期監管,夯實能源供應基礎。發揮市場機制保供作用,引導電力企業、用戶協同參與系統調節,壓實保供責任。
管出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格局。銜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打通省間、區域市場壁壘,促進源網荷儲協同發力,最大限度提供電力互濟和系統保供潛力。持續推動完善跨省區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優化跨省跨區合約靈活調整機制,降低整體電力平衡成本,積極推進電力外送,擴大省內新能源消納空間。主動溝通推動華北區域電力市場加快建設,實現省內與省間市場在交易品種、價格形成、交易時序等方面的有效銜接,為早日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奠定交易基礎。創新輔助服務機制,研究優化二次調頻市場和現貨市場聯合出清辦法。完善新型市場主體參與規則,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情服務清潔能源發展,加強可再生能源項目與綠證核發管理,確保數據精準、流程高效。
管出公平,構建健康市場生態。嚴打違規行為,聚焦串通報價、不正當競爭等問題,加大處罰力度,維護交易秩序。深化電網公平開放監管,專項治理分布式新能源并網、“三指定”等壟斷環節,提升執法效能。推動油氣管網服務公開透明,加強信息披露與部門協作,促進油氣行業公平競爭。
管出權威,當好轄區能源“警察”。強化聯合執法,提升執法效能,提升全流程辦案能力,形成監管威懾。推進數字化監管試點,完善數字化監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