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正式核發閩贛背靠背聯網工程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標志著該工程上報核準所需江西省內所有支持性文件已全部取齊。閩贛背靠背聯網工程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重要工程,對于推進江西、福建兩省電力互聯互濟具有重要意義。工程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的取得,將為工程按計劃上報核準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堅定不移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做好發展和安全、保供和轉型,推動企業和電網高質量發展。
建設一流電網
2025年春節期間,江西省電力供應正常、電網運行平穩,國網江西電力圓滿完成保安全、保供電、促消納的工作目標,供電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其中,落地江西的三條特高壓發揮了重要作用,跨省受電能力和省間電力互濟能力大大提升,其他各級電網同樣成績斐然。江西電網形成了以500千伏電網為主的“一核四翼五環網”骨干網架,220千伏變電站實現“縣縣覆蓋”。
近年來,國網江西電力聚焦主責主業,把建設世界一流堅強電網、推動電網業務轉型升級作為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任務。該公司不斷加大電網建設力度,變革電網管理模式,推動電網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立足當前保供電的同時,國網江西電力著眼未來早謀劃,加快推進騰格里—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閩贛背靠背聯網工程在全國6項靈活互濟工程中最先完成預可研評審。該公司前瞻性開展中長期電力供需平衡分析、“十五五”電網規劃等重大問題研究,科學設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
電網“大動脈”貫通四方,“毛細血管”也暢連各地。
2023年1月,南昌供電公司在紅谷灘區試點建成國際一流城市配電網示范區。一年多來,在紅谷灘示范區內,變電站全停全轉率、客戶雙電源接入率、配電變壓器低壓聯絡率等8項指標均達到100%,超60萬城區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用電體驗。
在紅谷灘區的成功試點只是國網江西電力推動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方面。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用電需求,2022年以來,該公司實施了配電網供電提升“123”工程(一年補短板、兩年上臺階、三年創一流),著力打造“結構清晰、堅固耐用、靈活可靠、智能互動”的配電網。如今,江西配電網各項指標不斷提升。其中,10千伏線路供電可靠率達99.918%,35千伏至110千伏主變壓器和線路的“N-1”通過率、10千伏線路“N-1”通過率等指標均處于華中地區領先水平。
提升發展含金量
2月12日,靖安縣香田工業園東南交纜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不停,搶進度、趕訂單。靖安縣供電公司第一時間組織員工上門對企業供電設備“把脈問診”,開展用電檢查服務,全力為企業復工復產做好電力服務支撐。
從2024年年初開始,國網江西電力全面部署卓越供電服務“組織、業務、技術、保障”4個體系50項重點任務。該公司選取11個地市供電公司共78個執行單元先行試點,著力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系建設模式。既要讓客戶早用電、用好電,也要千方百計幫客戶降低用能成本。
江西南昌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智能產品服務商。近年來,該企業扎根南昌實現快速發展,成為南昌電子新興產業的重點企業。南昌供電公司為該企業提供貼心“管家式”服務,協助企業梳理“能效賬單”,結合廠區生產辦公及員工生活實際用電需求,幫助調整用電性質,有效降低企業電費支出。
近年來,江西不斷借“綠”突圍,國網江西電力積極探索電網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最優解。沿著特高壓通道,西南清潔水電直送江西,華中特高壓交流“日”字形雙環網提升受電能力。在保障更多清潔電能順利入贛的同時,該公司全力確保省內各類電源發出的電送得出、用得好。
來到位于贛州市的安遠九龍山風電場,風力發電機葉片迎風轉動,與藍天、白云、青山共同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安遠縣有九龍山、獅頭山兩座風力發電場,共有45臺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8.05萬千瓦。贛州供電公司加強電網規劃,推動電網建設和新能源電量消納工作,新建2條110千伏線路,接入220千伏車頭變電站、110千伏安遠變電站,服務風力發電場并網。
江湖之畔,連片的光伏板熠熠生輝;山巔之上,風機成行成林。放眼江西全省,10年來,新能源呈現高速發展態勢。一組組數字,是國網江西電力推動清潔低碳轉型的生動注腳。
在南昌縣蔣巷鎮三洞湖漁場,5000畝魚塘里“種著”數十萬塊光伏板。每天,光伏板產生的綠色電能經電網送至千家萬戶。三洞湖漁光一體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1萬千瓦,是南昌地區規模最大的漁光互補項目。從2016年項目第一期投運至2022年項目第四期建成,南昌供電公司按照“應并盡并”原則,開通辦電綠色通道,為項目并網、發電提供全方位服務。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國網江西電力在能源供給方面下足功夫,也在能源消費領域持續探索。該公司聚焦“雙碳”目標,因地制宜推動電能替代,持續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推動地方經濟綠色轉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新的考驗。我們堅持源網荷儲協同發展,引導全省新能源發電項目科學布局、就近接入、就地消納,新能源利用率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國網江西電力發展策劃部規劃處專責杜中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