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雙碳戰略,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是電力領域攻堅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行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十分關鍵。目前,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41.1%,低于50%的全國平均水平,且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5%的目標任務艱巨。在此形勢下,要處理好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之間的平衡,建立起既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又促進新能源大規模增長和高比例利用的新型電力系統意義重大。
為助力江蘇省推進雙碳工作,在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支持下,江蘇省宏觀經濟學會開展課題研究,回顧和梳理對江蘇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體制機制建設情況,分析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形勢和特點;評估江蘇省需求側可以挖掘的可調節資源類型及各類資源規模,包括分布式發電、儲能、可調節負荷、電動汽車等資源,并對江蘇省需求側響應能力和供需平衡進行預測;梳理總結江蘇新能源發展成效以及存在問題,分析江蘇省新能源高比例并網的挑戰并提出應對措施,提出支持新能源高比例并網的體制機制創新舉措,并對江蘇省新能源近中期發展態勢進行展望;最后從源網荷儲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提出江蘇省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研究發現,江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具備良好的基礎,要建設“三新”新型電力系統,即供給結構新、系統形態新、運行模式新,相比與全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進程,江蘇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預計超前5-10年完成。從需求側來看,江蘇具備較好的需求側靈活性資源潛力,通過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需求側靈活性資源,可以顯著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經濟性,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并網消納,降低系統運行成本,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結合江蘇實際,全省需求側響應能力暫按最大負荷用電負荷的5%考慮,到2030年,江蘇電網全社會負荷規模約為16149~17600萬千瓦,對應的需求側響應能力約為807.45~880萬千瓦。從發電側來看,江蘇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面臨資源制約因素凸顯、并網消納壓力加大、電網安全運行承壓、體制機制亟待創新等挑戰。在樂觀場景下,至2030年末,江蘇省光伏總裝機容量將增長至10000萬千瓦左右,風電總裝機容量將增長至8000萬千瓦左右,新型儲能總裝機容量將增長至1500萬千瓦左右。
江蘇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包括源網荷儲四個方面,在電源側要構建“風光水火生核”多能互補、協同發展新格局,在電網側加快配套電網建設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在儲能側以多元化儲能應用支撐電力系統實現動態平衡,在用戶側持續推動需求側協同能力和響應能力提升,同時應持續支持新能源高比例并網的體制機制創新。
為實現上述發展路徑,建議江蘇省在以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包括加快推動新能源開發技術創新應用、增強多能源品種規劃協調性,進一步創新電力體制機制、探索清潔電力環境效益轉化機制,加強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多方向協同發展機制,強化政策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