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開遠·南橋電廠
1937年開始興建的開遠南橋電廠,位于云南省開遠市南郊臨安河中下游的南橋之畔。臨安河是珠江上游的南盤江支流——瀘江的一段,南橋電廠因此是珠江流域的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同時也是中國繼云南石龍壩水電站、吉林豐滿水電站之后的第三座水電站。
1943年8月,南橋電廠正式投產。漫長歲月中,它對以個舊、開遠、蒙自三城為中心的滇南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電作出了巨大貢獻。圍繞“個開蒙”三城形成的輸電網,也為此后滇南電網以至統一的云南電網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2023年9月,入選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電力行業)名錄。
01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因為交通不便,其工業化進程明顯晚于沿海、沿江地區。中法戰爭結束之后,云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近代工業逐漸出現。
1887年的《中法續議商務專條》迫使蒙自開埠,云南思茅、騰越、河口等地也先后被辟為口岸。到1910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前夕,昆明也自開商埠以維護國家主權。此時,云南近代工業呈現出通過滇越鐵路聯結,以昆明為主,以蒙自、開遠以及東川、個舊幾個礦區為輔的分布格局,其工業結構以礦業為主,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有很強的對外依賴性。
開埠通商對云南近代工業化影響深遠。一方面,法、英等國以通商口岸為據點,借助法國控制的滇越鐵路傾銷其工業產品,攫取廉價農產品和礦產原料。另一方面,開埠通商也促使云南近代工礦業開始向現代化轉變。
個舊傳統的錫業生產方式就在此時迎來了新變化。
個舊錫的開發最早可追溯至漢朝,商民一直以來沿用土法生產。1909年,官商合辦的個舊錫務公司成立后,向德國禮和洋行訂購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并聘請了德國和英國的礦冶專家。但因為缺乏自己的技術人才,公司一度陷于聽命于洋行工程師的困境。
1919年,留學美國主修礦冶的繆云臺學成歸來。他于1920年被聘為個舊錫務公司總經理,提出《整頓個舊錫務意見書》,他在馬拉格山中打直井,架設電絞車……解決了采礦、運礦等諸多實際問題。在洗礦的動力方面,該公司于1925年將蒸汽改為電力,大大提高洗礦效率。自此以后,電開始成為錫業生產的主要動力。這也被視為個舊新法采礦的開端。
遺憾的是,因為政局動蕩,繆云臺未及在錫業冶煉和銷售環節一展抱負就黯然離滇。1928年龍云主政云南,推出了以“建設新云南”為目標的軍事、財政、金融、農業、工商等一系列改革。在龍云力邀之下,繆云臺回到云南,重掌個舊錫務并擔任云南農礦廳廳長。
彼時,個舊土法生產的錫還不能直銷海外,只淪為列強原料和初級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整個產業鏈中,個舊錫通過滇越鐵路運至越南海防,然后海運至香港,由英商再加工后銷往歐美。這一過程中,個舊錫的價格取決于香港行情,而香港價格受制于倫敦五金交易所,個舊錫徹底喪失定價權。層層盤剝中,列強攫取了大部分利潤,云南所得寥寥無幾。
1932年,繆云臺在個舊創建云南煉錫公司,開始引入新技術新工藝,多次試煉后,于1933年推出了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純度最高達99.87%的精錫。他還在錫條上印上了云錫專屬標記“YTC”,同時獲取了倫敦和紐約五金交易所的化驗證書,使得印有云錫標志的大錫能夠直銷歐美。這不僅避開了中間盤剝,也為個舊贏得了“錫都”美譽。
20世紀30年代,錫稅是云南財政的主要收入,最高可占到全省財政收入的25%。個舊大錫直銷國際之后,云南省政府看到了經濟發展的蓬勃動力。1935年,云南省政府開始組建規模更大的云南礦業公司以開發錫礦資源。
在現代礦山動力中,電力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開遠南橋水電廠的建設由此提上日程。
02
個舊錫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滇越鐵路,同時它也帶動了鐵路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滇越鐵路開通后,個舊錫需要運至蒙自碧色寨車站裝車,車站也會運來錫業發展需要的各種裝備,而北邊開遠的煤炭資源,也通過鐵路運到個舊以提供錫業需要的燃料,三座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蒙自是一個重要的物資中轉站,開遠則是個舊錫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基地。
新組建的云南礦業公司就設在開遠,它在個舊擁有獨立的礦區,并與個舊錫務公司和云南煉錫公司聯系緊密。采用現代化生產方式之后,煤炭成為個舊錫業生產的主要燃料,但開遠當時主要的兩個煤礦——鳥格煤礦和小龍潭煤礦,已不足以供應錫業生產的需求。為解決開采、冶煉需要的動力,1936年,經過比較和實地勘察,云南礦業公司決定利用離礦區不遠的臨安河水建設水力發電廠。
工程聘請了德國土木工程師李必顯(音譯)和機械工程師刀威士茲(音譯)兩人擔任技術總指揮,中方工程師為顧孟剛、蔡子元。初期由李必顯完成水電站的勘察設計工作。
水電站采用了引水式地面廠房開發方案,整個工程分為引水、發電、供電三大部分。引水工程主要是在臨安河中游的山峽處建堵水壩提高水位,再在沿河山腰陡壁上開挖長5.7公里的引水渠。發電廠房設置在臨安河中下游的老南橋北側,故又稱南橋水電廠。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橫穿四五座山腰的引水渠,它是國內水電史上第一條工程浩大的人工引水渠。
工程于1937年2月18日正式開工。為加快工程進度,云南礦業公司于1938年9月成立開遠水電站工程處,由顧品端任經理,原開蒙墾殖局工務科長劉治熙任副經理,在中方督促下,土建施工得以順利推進。1940年8月,日本入侵越南,因滇越鐵路中斷,工程無法獲得所需物資。同時,已大體完成的電廠工地又遭到日軍兩次轟炸,工人們不得已將已安裝的機電設備拆卸掩埋,兩名德國工程師攜眷回國,工程陷于停擺。
1941年6月,云南礦業公司改組后搬遷到蒙自大屯,因而撤銷原工程處,成立云南礦業公司開遠水電廠,由留美學習機電的葉家垣任廠長,香港大學機電系畢業的邵濬任副廠長。隨后,電廠開始積極訂購材料,重新招聘技術人員組織復工。
1943年7月,南橋電廠全部工程竣工。電廠共安裝兩臺德國制造的單機容量896千瓦的發電機組,總容量1792千瓦,兩臺機組引水流量為7立方米/秒,電廠設計水頭為33.4米,是當時云南發電設備最先進、單機容量最大、引水流量最大、設計水頭最高的水電站。同年8月1日,南橋電廠開始向3公里之外的開遠城區供電。
03
滇南是中國最早有電的地區之一,開埠最早的蒙自是滇南最早用上電燈的地方,開遠緊隨其后。
蒙自紳商于1914年創辦大光電燈公司,這是云南最早的火力發電廠。大光公司于1917年建成發電,同時架設了蒙自至個舊輸電線路,為個舊城區提供照明。1916年,開遠士紳創辦通明電燈公司,于1921年建成發電,供應開遠城區照明,也供應個舊錫業生產用電。但巧合的是,因缺乏技術力量或慘淡經營,兩家電燈公司均于1939年宣告停業。
此時,南橋電廠仍在建設之中。各大礦區多建有自備電廠,而原有利用電力生產的新興工業卻陷入困境。1940年,交通銀行曾到開遠蒙自兩地調查,由于正值新舊電廠交替時期,以致調查團在報告中寫道,“開遠現仍滯留于農業社會之階段上,根本無新式工業可言。”
開遠人民對恢復大規模供電翹首以盼。1941年7月,南橋電廠復工之前,由南橋至開遠城區輸電線路已經建設完成,待1943年一投產即向開遠城區供電,開遠城內由此燈火通明。在電力帶動下,開遠新興工業也得以恢復和建立。開遠用戶中用電最大的是大成公司電石廠,每月用電達10萬度,其次是開遠火車站,其他如碾米廠、制糖廠也依賴電力相繼發展起來。
云南礦業公司的新址——蒙自大屯鎮是蒙自、開遠、個舊三市交界的中心地帶。個舊礦區缺水,蒙自則有大屯海豐富的水源,許多廠礦采用“移砂就水”的方法,架設索道將礦砂運至大屯海沖洗,云南礦業公司也不例外。1944年,南橋電廠至蒙自大屯的高壓輸電線路架通,在供應洗砂動力的同時,也滿足了礦業公司的生產生活用電。同年底,蒙自大屯至個舊松樹腳礦區的高壓輸電線路架通,礦業公司所屬的個舊松樹腳礦區用電也得以保障。
在個舊,國民政府自1939年起實施大錫統制,并與云南省協商,于1940年5月將個舊錫務公司、云南煉錫公司和資源委員會所屬的云南錫礦工程處整合成立了新的云南錫業公司。該公司自設有動力廠為所屬礦區和煉錫廠、機修廠等單位供電,但隨著產量的提升,其電力也不敷應用。1946年,云南錫業公司開始向云南礦業公司南橋水電廠購電,同年底,南橋電廠開始供應云南錫業公司的礦山動力用電。1948年,南橋電廠又售電給個舊寶明電力供應社以轉供個舊城區照明。
至此,南橋電廠的供電范圍漸進穩定,一個以33千伏高壓輸電線路相連的地區電網也開始逐漸成形。
1950年1月,解放軍駐開遠部隊接管電廠。同年6月,云南礦業公司與云南錫業公司合并,電廠離開礦業公司被劃入云南省電業管理局。此后,電廠的隸屬關系多次發生變化。1952年劃歸合并而成的云南錫業公司作自備電廠,改稱云錫公司開遠水電廠。1955年與新建的開遠火電廠合并,改稱云錫開遠電廠南橋分場。1958年改隸屬于昆明電業局,被稱為開遠電廠第三發電所。1960年開遠電業局成立后,第三發電所改稱為第三發電廠。1984年被劃給省電力技工學校作實習電廠,2005年技校改制后由紅河供電局管理。
這期間,電廠于1955年新裝了一臺哈爾濱電機廠制造的10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2792千瓦。它不僅發揚了艱苦創業的民族精神,更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電廠于2008年停產,廠房機器設備皆在原址保存。2011年,電廠被列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9月,入選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電力行業)名錄。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