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下部堆內構件首次插堆完成,標志著堆內構件正式進入安裝階段,為保障機組冷試奠定了堅實基礎。
反應堆堆內構件分為上部堆內構件、下部堆內構件以及相關附屬結構件,安裝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內部,承擔著承載燃料組件、為控制棒組件提供導向、與壓力容器共同提供主冷卻劑流道、屏蔽中子及γ射線等多項功能,是保證反應堆安全運行及安全停堆的核心部件。
下部堆內構件是核島重要的主設備之一,為燃料組件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內提供支撐和定位,設備直徑4.188米,重約95噸。下部堆內構件首次插入壓力容器定位精度要求高,在下部堆內構件插入壓力容器過程中,由于筒體管嘴與壓力容器管嘴的間隙只有2mm,要做到順利插入壓力容器,精確調整對中,吊裝難度極大。
蒼南核電維修部深入作業班組,推動反饋項落實,提前梳理制約因素,確保土建和安裝單位按計劃完成堆腔池和堆內構件貯存池移交、堆內構件存放架安裝、堆內構件吊具組裝、清潔區建立以及吊裝前準備等先決條件工作,保證下部堆內構件順利插入壓力容器。
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下部堆內構件“入堆紀實”
2024年1月31日
下部堆內構件乘船抵達三澳核電項目現場,卸船至大件碼頭。
2024年2月27日
下部堆內構件吊裝至1號機組龍門架廠房17.5米轉運平臺。
2024年3月2日
下部堆內構件平移、翻轉豎起。
2024年3月4日
下部堆內構件吊具首次與下部堆內構件連接。
2024年3月4日
下部堆內構件吊裝至構件池存放架上。
2024年3月18日
下部堆內構件首次插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