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網連接千家萬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是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最后一公里”,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孟振平建議,要加強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保障民生用電,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
加快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的內在要求,對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以來,南方電網公司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完成110千伏及以下的配電網投資超過4700億元,配電網網架設備得到明顯加強,農村戶均配變容量、10千伏線路可轉供電率、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顯著提升。孟振平表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供電質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城中村供用電改造升級是其中重要內容。
在南方電網公司供電區域,城中村約5581個,常住人口約2948萬人,占全網供電區域常住人口總數的10%左右。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按照“政府主導、政企協同、多方共治”的原則,持續開展城中村電網建設和問題整治,顯著提升了城中村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但城中村建筑“產、證、戶”關系復雜,土地涉及利益主體眾多,用電治理出資界面模糊,不少城中村沒有預留供電設施和通道的建設用地,電力設施改造升級投入大、協調難度大。
孟振平建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有力主導、供電企業深度參與、社會各方有效協同”的城中村供用電改造共建共治模式,完善聯合規劃、出資、改造長效機制。同時,強化城中村改造頂層規劃設計,科學合理預留線路走廊、電纜通道等電力設施用地,促進城中村配套電網規劃和市政規劃建設有效銜接,有力有序提升城中村供電服務品質。
農村電網是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基礎。但農村電網地域分布面積廣、供電線路長、負荷相對分散,建設改造和運行維護投入大、電量小,特別是近年來,離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在農村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亟需提升電網承載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村電網。
對此,孟振平建議,以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為引領,強化規劃統籌和計劃管理,因地制宜完善農村電網網架結構,加強薄弱地區電網改造,加快推動農村電網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補齊農村電網發展短板,提升農村電網的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加強農村電網發展規劃與分布式新能源發展的銜接,提高對分布式新能源的主動響應和服務能力,全面承載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開發利用和就地消納,提升農村配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
此外,孟振平建議,加大財稅、金融、電價等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提高城鄉配電網改造投資能力,更好支撐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可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黃勇華
大力推動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創新,服務全國電力生產力布局優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西北沙戈荒、西南地區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新能源發展邁入大規模、高比例的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孟振平表示,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表明,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可有力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于大力推動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創新服務全國電力生產力布局優化的提案》,建議加強國家規劃和產業引導,加快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創新與示范工程建設,推動西北沙戈荒、西南地區新能源更大規模開發利用,支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鞏固我國能源電力科技領先地位,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
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的綜合效益巨大,但對于電力系統來說,將帶來調節難度大、消納困難、外送通道不足、運行風險復雜等一系列挑戰,如何實現穩定安全可靠的遠距離大容量電力輸送成為關鍵所在。
面對越來越大規模的電力輸送需求,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應運而生,以其調節靈活快速、運行安全穩定的顯著優勢,逐步成為新能源大規模遠距離外送的理想選擇。例如,南方電網公司建成的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混合柔性直流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創下19項世界第一,實現主要設備自主化率100%,有力促進能源電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快速提升創新能力,對于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保障能源電力安全、帶動能源技術裝備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而新能源產業是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發展空間廣闊。孟振平建議,加強中長期能源電力規劃頂層設計,超前規劃布局大型新能源基地跨省區外送輸電通道,提前開展工程前期工作,推動全國電力生產力布局持續優化。同時,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研制適應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嚴寒地區的特高壓柔直裝備,推動全產業鏈技術領先。此外,加快特高壓柔性直流100%純送新能源示范工程建設,突破西北沙戈荒、西南地區等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瓶頸,更好保障能源供應、促進綠色轉型、增強產業控制,有力支撐區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