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長江岸邊,攬江風入懷;泛舟玄武湖,觀綠水青山。在江蘇南京,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開展。2023年8月起,江蘇南京供電公司大力推進南京現代智慧配電網綜合示范區建設,以保供電為主線,匯聚多類型調節資源,高標準推動配電網轉型發展。
初步建成綜合示范區
提升供電可靠性
2月16日,南京江寧區供電公司配電運檢一班員工在10千伏麻紡線,采用帶電作業方式開展水荊墅支01號桿的引線修剪與重新壓接等作業,及時消除缺陷。作業期間,配電運維人員和帶電作業人員密切配合,實現搶修零停電、負荷零損失、客戶零感知。
目前,南京電網已發展成為華東電網的重要樞紐,城市大受端電網逐步成型,現有配電線路3.8萬千米,配網電纜化率超過70%。
南京供電公司結合配電網基礎現狀和清潔能源資源稟賦,選取江寧區開展現代智慧配電網全區域綜合性示范區建設,選取江北新區和高淳區開展典型場景示范區建設。該公司以保供電為主線,發揮配電網連接主網和用電客戶的核心作用,加強主配微協同物理網絡、全景集成數智網絡、多領域共享價值網絡建設,打造物理網靈活適配、數字網可調可控、微能源網匯聚、主配微分層平衡的南京現代智慧配電網綜合示范區。
江寧區現有變電站54座,總容量1230萬千伏安,配電線路1000余條,總長度近1萬千米。2023年,江寧區社會用電量約占南京市社會用電量的五分之一。作為南京市的經濟大區,江寧區重要客戶多、電量需求大,但能源資源稟賦不足,是負荷集中、分布式新能源較少的城市中心區域的典型代表。
“在江寧區內,我們以‘高可靠性保供’為主題,從物理網、數字網、微能源網、主配微協同、政策保障五個方面突破江寧電網發展中的難題,探索現代智慧配電網全區域綜合性示范的建設之路?!苯瓕巺^供電公司副總經理王樹彪介紹,該公司選取了商業辦公區域、高端制造園區、教育片區和鄉村等不同的用能場景,通過探索主配微協同控制方式、打造柔性互濟和臺區自治工程等項目,系統性驗證不同應用場景中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2023年,南京供電公司初步建成南京現代智慧配電網綜合示范區,匯聚工商業、建筑、交通多類型微能源網調節資源,實現分布式電源就地消納率100%,多元負荷靈活接入比例50%,配電自動化自愈率90%,N-1通過率100%,電壓合格率99.996%,提升配電網承載能力和源荷協同互動能力,更好地保障示范區內用能需求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預計到2024年年底,江寧全域供電可靠率可達99.9924%。
打造微能源網
提升電網調節能力
2023年9月22日,江寧區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調度員胡善芝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生成策略向江蘇電科院微能源網發出指令。幾分鐘內,這一微能源網系統及時響應,調整內部儲能裝置放電功率,減少負荷100千瓦,實現了與南京電網配電自動化主站的協同調控。
江蘇電科院微能源網是南京首個配網調控微能源網。以往,微能源網處于客戶獨立管理狀態,其內部的光伏、儲能、充電設施等負荷由客戶自主調節。
2023年,南京供電公司聯合江蘇電科院開展技術攻關,研發微能源網關,在微能源網能源管理系統和配電自動化主站之間架起聯絡通道,使江蘇電科院微能源網約400千瓦的可調節負荷資源能夠快速精準響應電網需求,驗證了“云邊互聯”技術路線。
在此基礎上,南京供電公司還在高端制造核心區微能源網中拓展應用微能源網關。在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廠區,南京供電公司部署了一套微能源網關,與調度自動化主站、客戶能源管理系統聯動,將廠區約0.85萬千瓦儲能、光伏等可調負荷資源接入大電網,提升電網調節能力。
為了挖掘負荷資源,南京供電公司摸排江寧區內可調負荷資源情況,在高端制造產業區、商業區、休閑康養區、教育區、農業區和居民生活區等江寧六大特色用能區塊,推廣應用光伏車棚等分布式發電設備以及儲能項目,并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推進微能源網建設,匯聚微能源網資源。
2023年12月8日,江蘇宏源電氣有限責任公司125千瓦/215千瓦時客戶側儲能項目并網投運,這是南京市江寧區政府2023年9月出臺《江寧區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后,首個享受到補貼政策的客戶側儲能項目。
儲能項目建成后,宏源電氣將儲能資源接入了自建的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并以“云云互聯”的方式接入了江寧區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具備100千瓦調增、170千瓦調減能力,進一步拓展江寧區域可調負荷“資源池”。
提升網架承載力
接納多類型能源并網
在南京江寧湖熟尚橋社區陡門口村,村民住宅、村口車棚屋頂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折射出層層“漣漪”,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光伏裝置產生的電能源源不斷地通過直流供電系統傳送到直流設備中,讓新能源汽車等就地消納清潔能源。用電低谷時,光伏發電富余電量存入兩臺儲能裝置中,并在用電高峰期釋放。
2023年7月,南京供電公司聯合尚橋社區、第三方企業,對尚橋社區臺區電力設備和線路進行改造升級,建設直流轉換系統以及光伏發電、儲能、充電樁等設施。同年11月,該公司利用直流互聯裝置,使村里兩臺變壓器柔性互聯,從而實現多端交直流混合接入。當一個臺區用電緊張時,另一個臺區的電力可以支援,實現臺區之間互濟互供,提升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
2023年以來,南京供電公司積極探索農村、城市臺區自治場景,促進區域內部能源自治平衡、功率互濟,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該公司在翠屏誠園小區配電房試點開展低壓臺區透明化改造,在小區內安裝分布式光伏設備、有序充電樁、儲能裝置,并通過新型臺區智能融合終端實現數據接入和邊緣計算,智能監測并管控區域內可調資源。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推動微能源網納入自平衡單元網格,通過全網+分區+單元網格“三平衡”完善調度運行體系。2023年11月,南京供電公司在調度平臺中將江寧區劃分為22個網格,以網格為單位匯聚可調資源。根據網格內的負荷和光伏出力情況,網格被劃分為負荷饋入型、源荷平衡型和電源送出型。網格圖中清晰呈現了環網柜等供電設施的聯絡情況和實時運行狀態,為電力調度員調控網格內各類可調資源提供參考。
基于配電網智慧規劃系統、整縣光伏接入配電網承載力在線仿真平臺,南京供電公司應用數字推演計算手段,對22個網格的物理網架承載力進行規劃升級。以江寧軟件園為例,園區內有紫金山實驗室和不少高端制造企業,用電需求日益增長,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極高。由于園區原先僅由110千伏隱龍變電站輸出的20千伏系統供電,無法與周圍10千伏線路形成有效聯絡,形成了20千伏孤島供電。針對區域內重要客戶20千伏孤島供電的配電網短板,南京供電公司計劃建設一套10/20千伏柔性互聯系統,安裝柔性互聯裝置,該系統可根據線路負載情況動態調節20千伏系統與10千伏系統的互濟功率,從而提升20千伏孤島供電片區的供電能力,為片區內高端芯片、6G通信技術研發提供更加可靠的供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