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欧美高清性爱日韩,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一秋霞

歡迎訪問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官方微信|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cpem標語
   
頂部動圖
金巡獎
  • 金智信息
  • 國電南自
  • 深圳普宙
  • 聯想
  • 國網信通
  • 艾睿光電
當前位置:首頁 > 電力資訊

新型經營主體助力電力轉型 ——廣東虛擬電廠樣板和江蘇綠電直供樣板分析

2025-04-29分類:電力資訊 / 電力資訊來源:中國電力報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2024年1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支持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中對于“支持各類經營主體依法按照市場規則公平參與能源領域競爭性業務”的要求,強調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作用,以提高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并保障電力的安全供應。在新模式和新業態方面,《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通過虛擬電廠和微電網模式聚合用戶側資源,探索新能源直連供給機制等。

廣東和江蘇是我國經濟體量大、用電量高的兩個省份。廣東火電裝機占比約55%,江蘇火電裝機占比約54%,均超全國平均水平,且都面臨著較大的能源轉型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兩省在支持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方面具備先行的必要性和探索的空間,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打造虛擬電廠

市場化建設的“廣東樣板”

廣東在國內率先推動虛擬電廠市場化落地。2024年11月,廣東省能源局、南方能源監管局聯合印發《廣東省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成為國內首份省級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的政策文件。這一方案允許虛擬電廠規范化參與電能量(現貨、中長期)市場、需求響應和輔助服務市場,為虛擬電廠提供了多樣化的收益預期,有望打造成為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樣板。然而,要真正實現虛擬電廠的常態化運行,還需要充分考慮廣東自身的資源稟賦、市場基礎以及電力系統發展現狀,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廣東是能源消費大省,但本地資源稟賦相對較弱。省內核電、抽蓄和氣電資源豐富,相關裝機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具備一定的電力調節能力。目前,廣東省水能資源基本開發完畢,而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尚未大規模開發利用,海上風電資源利用不夠充分。因此,分布式發電和海上風電將為廣東能源轉型提供更多助力。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廣東GDP總量常年穩居全國第一,服務業高度發達,營商環境好,終端用戶對電價的承受能力較高。盡管區域發展不均衡,但經濟韌性強,市場體系較為成熟,為市場化電力交易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廣東需求側出現多樣化的新興主體,對電力交易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不僅有利于電力市場創新,也為虛擬電廠的常態化運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角度看,2019~2024年間,廣東省新能源裝機占比從6%增至26%,最大電力負荷從1.12億千瓦增加至1.57億千瓦,電力系統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與日俱增。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的廣泛應用已引起負荷分布的變化。在峰谷電價和現貨市場引導下,用戶側儲能和電動汽車的充放電行為也在改變系統負荷,因此廣東電力負荷出現了高峰負荷下降、低谷負荷反升的現象,這些都是用戶側參與電力系統調節的具體體現。隨著新能源發電的持續增加,電網面臨的新能源消納壓力逐步加大,凸顯了發展虛擬電廠的必要性。

廣東的電力市場建設總體走在全國前列。其中,現貨市場的發展最為突出。然而,需求響應交易發展并不理想。2023年和2024年,廣東均未開展需求響應交易。

虛擬電廠的常態化運行前提是,通過可預期、可持續的收益信號來激發需求側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當前各地實踐經驗來看,虛擬電廠的發展距離常態化運行還有很多細致工作亟待完善。

近期來看,廣東應繼續積極探索,積極培育新模式、新業態,率先實現虛擬電廠的常態化運行。目前,廣東虛擬電廠可以通過參與需求響應項目獲得收益,也可以參與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對于虛擬電廠參與需求響應,應重點關注項目補貼資金的可持續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以提升市場主體的長期參與意愿。對于虛擬電廠參與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應聚焦于局部和配網層面的價格信號挖掘,落實相關文件中提出的“探索電力現貨市場出清節點向更低電壓等級延伸,為新型經營主體響應市場需求提供更加準確的價格信號”。這將有利于虛擬電廠基于價格信號了解配電網層面的供需情況,從而優化交易策略和調節能力,也將有效支撐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虛擬電廠市場化建設的“廣東樣板”。

為全國園區提供

綠電直供“江蘇樣板”

江蘇在國內率先啟動了綠電直連供電試點。2025年2月,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創新開展綠電直連供電試點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這一新模式不僅能幫助企業降低消費綠電的成本和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從消費端支撐全省電力轉型。

江蘇地形相對平坦,但可利用土地資源少,人口密度大,能源開發受多重因素影響。光伏發電的地皮需求受生態保護、水利、林業和海洋管理政策的制約,發展空間受限。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好,特別是深遠海區域具有較大發展潛力,但深遠海風電面臨技術突破和高額投資的挑戰。作為“電從身邊來”的重要資源,海上風電將成為江蘇綠電直供的重要來源之一。

從經濟社會發展來看,江蘇省GDP總量常年穩居全國第二。省內經濟發展較為均衡,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產業園區已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園區經濟產值占據江蘇經濟的半壁江山。同時,園區也是外向型企業的主要集聚地,綠電需求大,園區零碳化發展勢在必行。

盡管江蘇在綠電需求端具備優勢,但從電力系統運行角度來看,新能源消納仍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江蘇省新能源發電與負荷消納呈逆向分布態勢,99%以上的風電和66%以上的光伏發電分布在長江以北地區,約60%的負荷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省內電源側調峰資源潛力有限,抽蓄匱乏,過江通道輸送能力偏弱,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尚未完善,導致省內靈活調劑能力不足。隨著新能源比例的進一步增加,消納壓力將愈發凸顯。因此,江蘇急需在優化現有能源結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綠電直供模式,推動新能源資源的高效消納。

2024年底,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文件,創新實施“三進工程”,即“綠電進江蘇”“綠電進園區”“綠電進企業”,并且在2025年初率先啟動綠電直連供電試點,確定在三市試點5個綠電直供項目,在電池企業和綠電電源之間規劃建設綠電專線,是綠電直供的落地之舉。數據顯示,2024年,江蘇省累計成交綠電1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綠電交易規模顯著擴大,顯示出市場需求的旺盛與綠電直供模式的潛力。

近期來看,江蘇省應重點推廣綠電直供試點,推動園區零碳化。在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和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工業園區,積極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園區試點規劃建設,推動“綠電進園區”,統籌推進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和陸上輸電通道建設,增強源網荷儲靈活互動調節能力,進一步促進綠色能源與沿海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與電網企業的溝通并獲得支持,根據附近海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情況,規劃布局綠電直連線路,并理順不同經營主體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通過這些措施,江蘇不僅能降低園區的綠電使用門檻、提高園區內企業國際競爭力,還能有效提高綠電的消納能力,助力實現江蘇新能源發展目標,為全國園區轉型創新提供“江蘇樣板”。

(作者單位: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 2016 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49902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