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伴隨新建碳捕集裝置入口閥緩緩打開,標志著CPECC西南分公司承建的國內首個CCUS-EGR先導試驗工程——臥龍河氣田茅口組氣藏CCUS-EGR先導試驗工程(引進分廠)碳捕集裝置調試成功。作為國內首個天然氣凈化廠尾氣碳捕集工業化項目,同時也是國內首個將CO?用于回注驅氣的示范項目,其碳捕集裝置是國內首套低壓、中低濃度碳捕集裝置。項目采用CCUS-EGR(碳捕集+回注驅氣)新模式,即運用化學吸收法對尾氣處理單元排出的CO?進行捕集,預計年捕集CO?約2.65萬噸,并回注至地下,可提高采收率約10%,并實現碳源循環利用和零排放。
針對項目原料氣低壓且低濃度、工期緊張、界面復雜、施工安全風險高等難題,西南分公司充分發揮設計優勢和核心技術優勢,組建以油氣加工室、采購部、施工投產運維部等部室技術骨干為成員的項目執行團隊,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統籌協調設計、采購、組橇、施工各環節,與西南油氣田公司引進分廠密切協同,有力確保項目高效設計建設。
運用新工藝
針對CO?相對集中,且量大、低壓、低濃度的特點,西南分公司與西南油氣田公司進行多次交流,最終決定采用化學吸收法對尾氣處理單元排出的CO?進行捕集,并采用西南分公司CPC-3碳捕集專利技術及工藝包,大大降低碳捕集裝置捕集成本和裝置能耗,探索出了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術關鍵路徑。
踐行“六化”建設
針對項目界面復雜、施工周期緊等難題,西南分公司深入踐行“六化”建設模式,并采用分公司4.0模塊化技術,結合設備成套供應、現場深度預制方式,全面擴展作業面,高效完成7個橇組、近2萬達因焊接工作,有效節約工期30%,同時相互融合設計集成平臺、材料控制平臺及施工管理系統等,確保了項目建設安全有序推進。
強化組織協調
建設過程中,采用“固定視頻監控+AI識別”方式,強化“兩個現場”風險管控,確保建設全程安全順利;針對碳捕集專利技術及工藝包首次應用問題,西南分公司協同西南油氣田公司編制運行調試方案、操作規程等技術資料10余份,并發揮以設計為龍頭的總承包優勢,協調各單位做好建設過程無縫對接,為項目順利投運打下堅實基礎。
碳捕集裝置調試合格,不僅實現了CPC-3低壓低濃度碳捕集專利技術的成功轉化應用,豐富了西南分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案例,而且為持續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技術+經濟”雙可行性樣本。下一步,西南分公司將與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凈化總廠等參建單位緊密合作,總結設計及操作運行經驗,復核裝置能耗及運行成本,開展碳捕集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和“雙碳”目標貢獻更多力量。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