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欧美高清性爱日韩,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一秋霞

歡迎訪問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官方微信|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cpem標語
   
頂部動圖
金巡獎
  • 金智信息
  • 國電南自
  • 深圳普宙
  • 聯想
  • 國網信通
  • 艾睿光電
當前位置:首頁 > 電力資訊

消費“煥新” 引領新型能源體系

2025-03-18分類:電力資訊 / 電力資訊來源:中國能源觀察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用能之道在于綠色智慧節約

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樹立科學用能導向,實現綠色智慧節約用能,是逐步建立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2024年,我國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簡稱“兩新”)工作、開展經濟社會節能降碳技術建設改造等一系列政策舉措,預計全年能耗強度下降3%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25年,我們將持續聚焦綠色、安全、經濟三大目標,進一步深化節約智慧綠色用能理念,推動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取得更大成果,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能源觀察” 作者:劉光林

01

“兩新”政策極大提升用能效率

2024年3月,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推動新一輪“兩新”工作。

202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明確統籌安排3000億元人民幣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兩新”工作。

2024年8月,商務部等7部門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有關工作的通知》,啟動新一輪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新政策從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增加資金支持等幾個方面,大力促進汽車產品以舊換新。

隨著“兩新”政策的不斷實施,在消費領域,汽車、家電等產品獲得了大規模的以舊換新補貼,其中,新能源汽車、智能高效節能家電的銷量和零售額均顯著增長。

與此同時,各地普遍將以舊換新補貼的額度與新消費品的能效等級掛鉤,能效等級越高,獲得的補貼強度就越大。比如長沙規定,在2024年中秋假期根據換新家電產品的能效或水效標準和產品銷售價格綜合確定補貼金額,一級能效或水效補貼20%,二級能效或水效補貼15%。

“新能源汽車、一級能效家電銷售占比持續提升。”談及2024年“雙新”工作對于促進全社會綠色轉型的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在以舊換新活動中,超過60%的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推動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連續6個月超過50%。”

在生產領域,2024年,上海針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給予貼息50%或融資租賃合同設備投資額5%的補助;廣州提出,在建設期內(最長不超過3年)新設備購置額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技術改造投資項目,按照其新設備購置額不超過20%的比例給予事后獎勵;而對于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青海則按照設備投資不超過15%的比例給予支持……

“兩新”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成效,也吸引了國外媒體的紛紛關注。這些媒體普遍認為,中國推動的“兩新”工作有利于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舊生產設備與消費產品,有助于推動產業鏈升級和提升終端產品質量,并能夠喚醒社會大眾的綠色消費意識,推動產業鏈沿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2025年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在發布會上,趙辰昕表示“兩新”工作支撐綠色轉型效果明顯。“兩新”標準提升行動已經發布能耗、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標準168項,2024年全國一級能效家電銷售額占比高達90%,根據實物工作量和節能降碳效果測算,當年“兩新”政策落地形成的節能量約為2800萬噸標準煤,合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7300萬噸。

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并在繼續支持8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基礎上,新增4類家電產品納入補貼范圍。

另據記者獲悉,近日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首批資金810億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續實施的銜接工作。

除此之外,趙辰昕還透露,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支持“兩新”的資金總規模與2024年相比將有大幅增加,并且會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重點行業和重要設備、技術、能耗、排放等指標要求,繼續擴大能效和水效標識實施范圍,組織遴選產品設備能效和水效“領跑者”。

另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介紹,2025年將堅持激勵和約束并重,在大規模設備更新領域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推動存量設備應換盡換,不斷提高先進產能比重。

而為了加快提升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水平,擴圍支持“兩新”工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還聯合印發了第十七批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

02

上下發力推動節能降碳改造升級

勤儉節約理念早已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在用能方面,人們也十分確信,節約下來的能源才是最綠色的能源。而我國在節能降碳領域也恰恰蘊藏著巨大的升級改造潛力。

2025年1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趙辰昕介紹,2024年我國大力推進節能降碳,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動,預計全年能耗強度下降3%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024年1月11日,我國發布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指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持續深化重點領域節能,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管理。

同年3月12日,我國又發布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強調了高效低碳節能設備、建筑節能改造的重要性,并明確提出強化建筑運行節能降碳管理。

此外,2024年我國還出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當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約1.3億噸二氧化碳,盡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約束性指標。

“節能提效,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優先選擇!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貢獻度高達75%以上。”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康艷兵曾經表示,節約能源是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最直接選擇。

圍繞節能提效改造升級,全國各地更是不惜豪擲重金。

廣西推動重點高載能行業實施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對年節能量3000噸標準煤以上且節能降碳效果明顯的項目給予相應補助。2024年,自治區財政廳安排資金1.1億元,支持了42個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和工業用能設備更新項目。

北京市規定,在各領域實施的工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若年節能量達到100噸(含)標準煤以上,每形成1噸標準煤/年的節能量,可獲得1200元獎勵。

重慶市支持企業、園區實施節能降碳等領域技改,對單個技改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1000萬元的,按不超過設備投入的10%擇優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獎補。

黑龍江省對符合節能改造獎勵條件的企業給予100萬元獎勵。對上一年度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內蒙古自治區對年節能量2000噸標準煤(含)以上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包括打捆項目),每節約1噸標準煤給予200元獎補。

最新一期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消息顯示,2025年財政部將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相信在2025年將有更多“真金白銀”投入節能降碳建設改造領域。

03

科學用能力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今,從企業到園區,再到城市鄉村,作為科學合理用能的基本導向,綠色、智慧、節約的原則理念已經作用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各個方面。

2024年10月8日,青島啤酒廠成為新晉“可持續燈塔工廠”,在這座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廠,基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生產設備有了“思考”能力,各生產線之間、工序之間實現了高效銜接,大大降低了能耗,日均產量提升60%,成品出庫效率提高50%,同時卻實現了工廠單位能耗降低25%、碳排放濃度3年間降低62%。

同為“燈塔工廠”的一員,隆基綠能浙江嘉興基地也在綠色智慧節約用能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該基地組件工廠內,通過應用設備綜合效率管理系統(OEE),實現了21萬多個點位數據的互通互聯,確保了20條生產線、900多臺設備運行有條不紊,生產效率獲得大幅提升。一年下來,該組件工廠單位能耗降低20%,制造成本下降28%。

來自工信部的信息顯示,2024年,全國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430家,比2023年增加2個百分點。鋼鐵、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實現持續下降,工業領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走進企業云集的各大工業園區,則是以開發綜合能源和區域能源互聯的形式實現了用能的持續優化。

地處長三角的江蘇蘇州工業園區,以積極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基本形成“光伏—儲能—充電樁—天然氣分布式”區域能源互聯網絡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踐,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匯編(2024)》。截至參選申報時,該園區已經實現清潔能源占比超90%,累計并網光伏規模超290兆瓦、充電站315座、充電樁超3000個,園區企業有46家入選省級綠色工廠、4家入選市級“近零碳”工廠。

在京津冀腹地,天津港綠色低碳港區建設實踐同樣入選上述典型案例匯編。該建設項目通過自建電源,每年可增發3600萬千瓦時清潔能源,基本覆蓋太平洋碼頭的用電需求;通過建設智慧能耗系統,有效助力太平洋碼頭獲評五星級“綠色港口”;另外,通過積極開展港區岸電、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集裝箱及干散貨碼頭泊位岸電設施100%覆蓋,港作船舶靠港100%使用岸電。

“集團辦公區夏天制冷、冬天取暖,就靠園區微電網內的這個綜合能源站了。”南瑞集團配電分公司二級業務專家梁順表示,這套綜合能源站系統每年可幫助南瑞節省40萬到60萬元的電費。在位于江蘇南京江寧區的南瑞集團總部基地,這里的園區微電網系統可常年通過自發綠電、低谷網電蓄冷或蓄熱,基本實現了綠色用能和節約用能的效果。

當然,在城鄉建設方面更是不乏科學用能的典型案例,如福建廈門的多項實踐就被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予以推廣。在城鄉建設方面,廈門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高耗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節能率超過2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萬噸。在交通運輸方面,廈門全力構建海、陸、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實施“電動廈門”“綠動廈門灣”項目,打造四級碳中和機場等標志性工程,推進港口、地鐵、城市公交、航空減污降碳,實現年節約能源10.26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近47萬噸。在工業企業建設方面,當地著力培育ABB廈門工業中心綠色微電網等一系列標桿項目;鞏固提升集美臺商投資開發區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成功建成福建省具有代表性、廈門最大的后溪工業組團三星級低碳綜合工業園區。

此外,通過深入推進農村能源革命,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用能也實現深度轉型,依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光及農業資源,大力發展電、氣、冷、熱聯供,極大優化了農村地區用能結構、用能質量和用能效率。

04

科學用能理念必將深度融入人心

綠色、智慧和節約用能的理念,之所以能夠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貫穿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因為其根本在于人。樹立科學用能導向,是一場深達人心的用能變革。

2024年5月13—19日是第34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各地、各部門通過廣場和社區宣傳,以及舉行健步走、綠色騎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據了解,為了加大節能降碳工作力度,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我國自1991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了34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不斷增強全國人民的“資源意識”“節能意識”和“環境意識”,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家電首選節能且智能,交通出行強調綠色低碳,家裝青睞環保節能……如今,城鄉居民科學用能意識越來越強。剛剛50歲出頭的北京市民王女士,工作地點離家有8千米路程,她5年前試著騎行上下班,沒想到竟然一直堅持了下來。“過去上個四樓都得喘一會兒,經過這幾年的騎行鍛煉,雖然人又老了幾歲,身體反而更結實了。”王女士說,在自己的帶動下,她丈夫和女兒也放棄了自駕,改為騎行通勤。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市民像王女士一樣主動選擇綠色交通方式,而即便是那些仍然駕車出行的市民,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更加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20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0.34%。

不僅如此,市民在購買家用電器時也更加注重產品能效。在年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趙辰昕在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時表示,在2024年一級能效家電銷售額占比90%的基礎上,2025年將充分發揮標準提升牽引作用,繼續擴大能效和水效實施范圍,組織遴選產品設備能效和水效“領跑者”。此舉無疑將會進一步強化市民的節能意識,助推全社會用能效率進一步提高。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加速構建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也逐漸改變了“隨意用能”“隨機用能”的不良習慣,更多地關注電力供需變化,與電網系統形成良性互動,這種現象在新能源車主身上體現得更加突出。如,2024年山東對分時電價政策作出新的安排,拉大了峰谷價差,電價在低谷時段下探70%、深谷時段下探90%,高峰時段上浮70%、尖峰時段上浮100%,受政策變化影響,該省電動車車主便更多地選擇在低谷和深谷時段充電。2024年,山東居民新能源汽車充電量17.1億千瓦時,其中低谷和深谷時段充電量達到12億千瓦時,占總充電量的70.15%,這樣一來,不但降低了車主的充電成本,也助力了電網削峰填谷。

如今,一如春風化雨,綠色智慧節約用能導向作為一股根植社會的軟性驅動力,在加速建設現代能源體系、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方面發揮著恒久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 2016 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49902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