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分布式光-儲系統的的發展,傳統的“工商業配電系統”正在快速的轉向“工商業微電網系統”,似乎新型電力系統出現了“去中心化”的勢頭。
個人覺得絕對的“去中心化”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多中心化”是有很大可能的。
對這個事情,我們不妨從兩個視角去看。
來源:魚眼看電改 作者:俞慶
視角一:規模經濟性
最早的電力系統是“無中心化”的,那時候甚至沒有輸電網這個概念,只有“交直流之爭”下的小型配電系統,而且是天生源網荷一體——一個小型發電機+一段配電線路,給一組路燈供電。
隨著負荷的增長,慢慢的形成了配電網絡、逐步演化出高壓輸電網系統。
這背后的本質就是電力系統的規模經濟性:為私有的負荷構建小規模的,私有的電力系統,在邊際電力成本上是無法與公共的、大規模電力系統相比的。
這種邊際電力成本的效應,甚至是自然壟斷的基礎:建立相互競爭的兩個大規模電力系統,因為競爭帶來的邊際成本降低,無法抵消重復建設帶來的成本上漲。
所以全世界的選擇都是:建立一張自然壟斷的電網,并支付一定的監管成本,以應對自然壟斷帶來的成本不透明、大規模低效投資抬高邊際成本等問題。
那么,到了分布式能源的時代,微電網的邊際成本,是否可以比自然壟斷大電網的邊際成本更低,以至于出現絕對的“去中心化”?
在雙碳、電力市場化的大趨勢下,這筆帳其實每家企業可能都不一樣,這種多元化視角讓我們無法得到統一的結論。
比如我們遇到一家高耗能企業,它是非常堅定的“絕對去中心化”的,它的目標是:近零排放、近零外購電。
1、由于企業ESG原因,它需要70%以上的電力是綠色的,如果計及全綠色電力的“邊際成本”,那么大電網不一定是最優選擇。
2、企業因為排放和單位GDP能耗相對較高,未來可能被征收“懲罰性電價”,可能是1.3~1.5倍電價,所以因為政策抬高了外部電力的獲得成本。
3、作為大型電力用戶,預計未來電力市場的平均成交價格可能會持續上漲,尤其是在現貨市場上,各種交易風險疊加,也會大幅抬高購電成本。
4、企業自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儲能、生物質發電的成本,某些時段可能低于市場價格。
所以它提出建設“最小外購電量”的大型企業微電網,采用并網方案。
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案例,總的來說也是基于經濟性的考量。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案例,它也沒有實現絕對的去中心化——完全自發自用的離網。
視角二:技術趨勢
互聯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其中一條脈絡就是純粹的“黑客精神”,提倡信息共享、反對大企業壟斷、實現去中心化。
當年喬幫主極度鄙視IBM之流的中心化IT大公司,以至于這張照片流傳于世
但是互聯網的發展并不是絕對扁平化的,始終是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形成某種牽扯和協作。
在互聯網中,內容平臺是中心化的,無論是搜索、郵件、音樂、長視頻、短視頻、乃至今天最新的ChatGPT(可以看成一個語言交互信息處理中心),都是集中化的,發揮規模效應的技術應用。
同時,技術平臺也是中心化的,無論是存儲(云盤)、計算(云計算)、信息傳輸(通信網絡)。
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心化的平臺上,內容的生產和消費這兩端,出現了巨大的“去中心化”的趨勢,比如直播帶貨,20年前的是電視購物欄目,帶貨鼻祖是侯總的“八星八箭”,放到今天絕對是李佳奇級別。
而今天,帶貨已經碎片化到幾十萬個網紅,每個網紅都有一個頻道,各自有粉絲的私域流量運營了。帶貨的門檻不是能不能上衛視,而是路邊一個手機就可以。
當數字化技術,把整套電視臺的攝像、編輯、播出、廣告、運營,以“云服務+智能手機”的方式下放到每個普通人,每個普通人都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電視臺。
而真正的電視臺節目,幾乎已經沒人看了。
新的中心化,取代了舊的中心化。
而新的中心化之上,又產生了無數去中心化的內容服務。
正式這些去中心化的私域運營,造就了新一代的中心化內容平臺(抖音直播)。
這時,你能說互聯網是絕對中心化?還是絕對的去中心化?
蘋果的iCloud云服務,早就秒殺了IBM的大型計算機,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最大的云服務和內容分發、結算平臺(App Store),屠龍的少年,終成為一條新的巨龍。
只不過,老一代中心化平臺的“XX過處、寸草不生”,變成了新的生態平臺:“抖音不生產內容,但確是最大的內容推薦平臺”。
微電網的本質,其實無非是“電力的私域流量”而已。
而傳統電力系統,其實是電視臺級別的“集中式電力分發平臺”。
和電視臺講私域流量,電視臺是聽不懂的,電視臺運營的“自媒體內容”,只不過是龐大的內容推薦平臺里一朵小浪花。
所以,新型電力系統的革命意義,不是電視臺搞直播,或者電視臺變成“融媒體”,而是在綠電+碳的內容時代,形成新的“公域集中化中心平臺+私域流量管理”。
電視臺的時代,大家爭論的還是那根Cable(有線電視電纜)要不要全國集中,能不能讓電信參與進來(FTTH,用光纜代替有線電纜),這不就是今天的增量配網之爭么?
到了數字化的時代,那根Cable已經不重要了,智能手機用5G網絡,5G網絡也并不是那么重要,而是5G承載的那些內容業務怎么做,一個小網紅怎么在MCN公司里最快的帶流量,然后流量最快的變現?
所有的內容都在去中心化,個性化,于是中心化的“推薦平臺”(抖音快手),快速的替代了“搜索平臺”(百度谷歌)。
ChatGPT、Dall-E2(OpenAI公司另一個牛掰的產品,自動生成圖片)最大的意義,在于更大的去中心化,不是推薦內容,而是真正100%的個性化,以自然語言的方式,為你生成你想要的內容。
所以所有的吃流量紅利的公司都瑟瑟發抖,
因為下一個中心化的內容平臺,可能是ChatGPT。
比如下面這張圖,是AI生成的網紅。
電力的內容,是綜合能源服務、碳資產和綠色電力,當算力和電力的深度融合,真正通過微電網的滲透,個性化的生產出客戶想要的電力服務的時候,才是新型電力系統的落地之時。
這時候的電力內容生產和分發平臺,一定不是省調的發電計劃決定的,就像電視臺的播出計劃管不了抖音給我推薦什么視頻。
技術就是這么吊詭。
到這個份上,中心化、去中心化,無非是八卦太極。
歸根到底,用戶的價值才是所有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