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隨著三界變電站2號主變的成功復役,浙江省紹興嵊州地區110千伏三界變全站二次改造工作前半期工程順利完工。
三界變地處嵊州山區,是三界地區唯一的一座110千伏變電站,供電輻射半徑較大,用戶負荷較多,并同時供電多個重要專線用戶。按常規110千伏變電站改造方案,全站改造工期約55天,將嚴重影響該區域正常供電。根據這一現實情況,國網浙江紹興供電公司組織多個部門全方位調研,不斷優化改造方案,大膽創新改造模式,提出了針對性的二次技改停電方案,“一站式”解決多項專業技術問題,并將全站二次改造工期縮短至32天,較傳統模式縮短42%的工期。
優化方案 縮短工期
結合三界變中低壓側停電困難這一難題,紹興供電采用“半停、輪停”相結合的優化停電模式,實現站內半停和輪停。針對中低壓側供電的重要專線用戶,采用線路電纜割接的方式,將用戶轉移至正常運行電源,保證在本站改造期間,重要用戶少停電或者不停電。這一方式的采用,在保障重要用戶供電的同時實現了單段母線全停改造,為施工巧妙“騰挪”出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保障施工“暢通”。
“懿暉光伏電站是我們的重要用戶,停電10天將嚴重影響用戶生產,按照現有模式,僅需頭尾兩天割接時停電,用戶用電體驗感大大提升。”國網浙江嵊州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說道。
尤其針對10千伏單段母線,常規改造模式下,母線非全停改造,大多采用3~4個間隔輪停方式,每期改造時間4天。這樣對于具有16個出線間隔的母線,母線及其出線改造要持續16天時間。在單段母線全停改造模式下,合理安排人員,充分提高人員工作效率,實現批量作業和集約作業流程的情況下,可實現在5天全停方式下,改造10個出線間隔及所在母線。另外6個間隔則同主變保護一起改造,這樣既能分解改造任務,又不拉長一次設備停電的總體時間。相對傳統模式,單段母線全停改造模式大大提升了人員利用效率,節約了工作時間。
同時,針對站內上下級二次設備之間的配合需求,采用站內同側不同電壓等級二次設備同停的方式,有效減少了設備之間的配合而造成的設備多次停電。
把牢現場安全 確保可控在控
在三界變改造前期,紹興供電綜合協調人力資源,從現場踏勘開始,組織變電檢修中心技術專家團隊全過程介入三界變改造工程的幫扶,開展二次改造工程實施專項授課,并與嵊州供電二次專業帶頭人進行師徒結對,從現場探勘摸底、施工方案編寫、施工方案審查多個流程入手,全力提升施工方案準確性。
與此同時,在改造期間,紹興供電合理安排工作計劃和人員配置,嚴把各項工作進度,每日安排到崗到位,牢牢把控各項關鍵作業點和風險點。尤其針對隔離、驗收、搭接等關鍵工序節點作了具體的人員安排,并實時匯報每天現場工作情況和人員工作狀態,確保各項作業風險可控、在控。
在工作中,變電檢修中心技術專家團隊針對關鍵作業步驟和風險點,對嵊州供電二次專業負責人詳細做好技術交底。通過“手把手”“面對面”“現場演示現場提問”等方式,確保嵊州供電二次專業負責人對作業內容和作業風險“心中有數、手中有度”,改造施工準確安全,保質保量。
做足準備工作 “一站式”升級
三界變投運于2007年,至今已有17年時間。作為嵊州供電投運歷史較為悠久的變電站,其間歷經多次擴建和綜合檢修,各項二次設備也經過了部分維修和更換。本次工程,根據目前行業最新標準配置,“一站式”全面化、系統化更新全站二次設備,實現全站二次設備全部國產化,為以后站內保護裝置和通訊自動化設備的穩定運行和持續升級奠定專業基礎。
同時,結合全站二次改造,本工程有效及時納入了一次絕緣整治工作,將站內1號主變及110千伏Ⅰ段母線、35千伏Ⅰ段母線所屬間隔的絕緣問題“一站式”集中整治,將極大提升站內一次設備穩定運行能力,有效實現了“一停多用”“一二次綜合治理”的專業目標。
此外,三界變作為無人值守變電站,為滿足改造期間事故緊急處置要求,該工程通過與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的協調、聯動,優化了站內監控系統,實現了改造期間新、舊二次設備調控運行的無縫銜接,為處置突發事件做好充分準備。
據悉,在本次改造工程后,三界變的保護及自動化二次設備的運行質量得到極大提升,為主輔聯動、主配聯動等新型電力系統高級應用功能的部署奠定了硬件基礎,有效提升了嵊州三界區域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可靠改善了該區域的供電質量和可靠性。
上一篇:無